【樂子說完了,我們接著說朱棣起兵靖難的事吧!首先咱們來說說朱棣真的想造反嗎?對此,安安不否認朱棣心中有著極大的野心,但是安安想朱棣一開始並沒有這個打算的,畢竟雙方兵力懸殊,差距太大了,一旦兵敗,必死無疑,這點從他起兵之初僅有800親衛,便可略見一二了,所以安安想不到萬不得已,朱棣是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的,奈何建文帝一再逼他啊!他都裝瘋賣傻了,建文帝還是不肯放過他啊,沒辦法,為了自保,他只能先下手為強,不成功便成仁,用計殺掉了張昺、謝貴,趁夜攻奪了北平九門,迅速占領了北平。】
各朝各代的帝王,諸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設身處地的立身於朱棣的位置,想了想,若換他們,若沒有充足的準備,他們不會兵走險招的,但若是進退都是死局的話,那麼他們寧可進,搏一搏那微乎及微的勝利機率。
【朱棣以兵貴神速,絕對掌握了北平的控制權。那麼造反也不能師出無名吧!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只有名正言順的旗幟才會讓天下信服,朱棣在苦苦思索之時,朱元璋的《皇明祖訓》給了他啟發,它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朝無正臣,內有奸惡,藩王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這不就是現成的口號麼!於是乎朱棣便打著「奉天靖難」的旗幟,正式宣布造反了。】
【其實啊!在朱棣看來,就是建文帝身邊的黃子澄等人蠱惑了建文帝削藩,違反了朱元璋的既定國策,也破壞了他現有的生活,他原本只想在北平這一畝三分地上打打外族人,奈何他的好侄子不給機會了啊,這不能怪他啊!他這是被迫起兵的。】
建文帝牽了牽嘴角,他這四叔敢說沒有野心,把造反說的如此冠冕堂皇。
而朱元璋則是笑罵了一句:「臭小子,造反還得打著你老子的名頭,你可真出息哦!」
他如今倒是看淡了許多,被迫也好,是真有野心也罷,反正在他這個時空,這些都將不會發生。
朱棣尷尬一笑,心中依舊覺委屈,你老一笑置之了,兒子的那些打算白挨了!
【朱棣占領北平之後,緊接著又迅速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平等州縣,以雷霆之勢將北平的外圍一一掃平,排除了後顧之憂。】
【這一開始竟是出乎意料的順利,但是朱棣卻不敢掉以輕心,畢竟朝廷還沒真正意義上的出兵呢!而緊接著他便迎來了第一次大戰—真定之戰,朝廷派老將耿炳文出馬了。】
【耿炳文是開國功臣耿君用之子,他以擅長防守為主,所以一開始他的主動出擊卻是輕敵了,他或許認為他有著十幾萬大軍,區區燕王不在話下,然而他太小看咱們朱棣的軍事能力,於是乎真定之戰,他敗了,可耿炳文也不是吃素的,他退回了城中,決定發揮他的強項,龜縮起來,防守成了他必然選擇。】
【就這樣,耿炳文找到了與朱棣作戰的正確姿勢,真定是他的大本營,城內儲存著大量糧草,他還有十萬之眾,只要他不出去,朱棣便拿他沒辦法,他就是那個守無不勝的防禦之星。而守住真定,就等於扼住了朱棣的咽喉,讓他侷促在北平地區不得其門而出,從某種意義上,他也算是成功擊敗燕軍了。】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耿炳文在城中優哉游哉,朱棣在城外卻是急死了,拿下真定,他將打開通往山西的大道,得到巨大的戰略轉圜餘地,可是耿炳文不出戰,他就攻不進去啊!】
【雙方僵持不下,耿炳文能耗,朱棣卻是耗不起,他無奈之下只能退回北平,這次真定之戰算是失敗了。但是,轉折來了,朝廷那方來了個臨陣換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建文帝聽說,耿炳文敗了,一著急,再兼之朝中的「臥龍鳳雛」給他出主意,他當即就把耿炳文撤了回來,換了李景隆上場。】
諸葛亮:「臥龍是在說我嗎?」
龐統:「鳳雛是在說我嗎?」
【若說耿炳文還是有一定的軍事能力的,用兵雖比不上徐達、常遇春等名將,但是守城還是很厲害的,只要他堅守不出,定能耗死燕軍,那麼李景隆呢!他就真的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草包,毫無實戰經歷,這樣的人,建文帝竟然會派出來且對其信任有加,當時朝中也不是沒有武將,比如盛庸、平安,還有徐輝祖,他們都有著一定的作戰經驗,但建文帝表示這些人他信不過,他就信李景隆。】
「允炆這是在作死啊!」老年朱元璋不由得嘆了一口氣,行軍打仗,豈能臨陣換將也!且耿炳文雖敗了,但是他只要守住真定,那便是大事已定。他這個孫兒怎就看不清這形勢呢!
【於是乎,「大明戰神」李景隆帶著50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出發了。而咱們朱棣一聽換將了,還是李景隆,頓時就不著急了,李景隆,他了解啊!這人打仗不行啊!甚至他為鼓舞軍中人心,與將士們分析了眼前局勢,坦言李景隆有「五敗」。】
李景隆很氣憤,他有那麼差勁嗎?
可是被天幕調侃為「大明戰神」的他卻無法反駁,他知道他定然是敗了的呢!
【事實也確實如此,李景隆根本就挑不起大梁,在他的帶領下,北平城愣是幾個月都沒能攻下來,而咱們朱棣這時候在幹嘛呢?他去借兵了!】
【由於雙方兵力懸殊,朱棣一直想多搞點兵,但是一直也找不到什麼好時機,可如今卻是有了,咱朱棣一看將軍是李景隆啊!這人志大才疏,起不了什麼氣候,於是他放心的朝隔壁寧王處借兵去了。】
猛的被天幕點名的寧王朱權,詫異的眨巴眨巴眼睛,他不能吧!他應該不會把兵借給四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