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政哥背後的男人們(九)

  【說起來蒙家兄弟也是倒霉,碰上了趙高這麼一個陰險小人,而趙高執意除掉蒙家兄弟,也是有因可循的。】

  【那麼趙高為什麼要執意除掉蒙氏兄弟呢?那還得從一段往事說起:有一次,趙高犯了大罪,蒙毅依法處置他,判決趙高死刑,可趙高是那種甘心受戮的人麼?他轉身便找了頂頭上司政哥,一頓巧言令色啊!政哥也不是無情的人啊,念著趙高往日的情分,便赦免了他。政哥都發話了,作為臣屬的蒙毅自然是乖乖遵從了,也由此埋下了日後的禍根。】

  【所以說啊,有時候太聽話也不是什麼好事。蒙毅啊,趙高犯得那是死罪啊!政哥輕飄飄的說赦免了就赦免了啊!你就沒有什麼後續動作嗎?】

  蒙毅茫然,他的君王都不計較了,他還能有什麼後續動作?

  【原本嘛!這事過去也就過去了,人蒙毅可能壓根就沒放在心上,可耐不住趙高心胸狹隘啊,他就把這件事時時刻刻的掛在了心中,對蒙毅的怨恨是與日俱增啊!政哥在時,他自然不敢有什么小動作,政哥一走,那報復之心就來了啊!】

  【政哥的突然駕崩,給了趙高機會,他怕扶蘇上位蒙氏獲寵,沒有他的好日子過,也恨蒙毅曾經對他作出的判決,於是便有了矯詔扶胡亥上位的事。】

  趙高,小人也!

  嬴政萬萬沒想到竟是因為這件事,虧得他還覺得趙高乖巧機靈,還讓他做了胡亥的老師,甚至犯了重罪,他都寬恕了他,可沒想到他一時的惻隱之心,竟養出了一匹狼,最終讓他顛覆了他的江山。

  趙高真乃是一個睚眥必報的小人!

  嬴政恨啊!從沒有一刻如此刻般痛恨一個人,恨自己當時的心軟,更恨趙高的無恥,心頭的怒火讓他再也忍不住的一劍劈向趙高。

  可沒想到暈著的趙高竟躲開了,原來他並沒有昏迷過去,只是裝暈,而在這生死關頭,自是本能的躲開了。

  「陛下饒命啊!陛下饒命啊!」趙高一邊躲,一邊還不忘求饒。

  可嬴政此時又怎麼可能再聽他的那些廢話,怒火之下更是連連砍去,劍劍刺骨,一時之間趙高身上是鮮血淋漓,這下他真的是奄奄一息了。

  至於趙高這副慘樣,自是沒人同情,甚至某些人還趁機踹上了幾腳,如蒙恬蒙毅。

  而現代蘇安安看的更是熱血沸騰,只覺大快人心。

  【所以寧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啊!就這麼一件事,卻改變了大秦帝國的未來,真的是時也命也,安安只能感慨歷史的轉折有時候真的是那麼的奇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就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完美的解決了,「沙丘之變」甚至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的就讓胡亥登上了帝位。】

  嬴政停了手,繼續聽天幕說,只是提到「沙丘之變」,他毫無意外的又心梗了,甚至有些怨恨天幕。

  天幕是故意的麼?有必要一次次的剮他的心嗎?

  蘇安安表示他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他覺得有些事情還是有必要說說清楚的,即使是這是一個八卦欄目。

  【說完了蒙恬蒙毅兄弟,再說說尉繚,尉繚與政哥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呢!一個逃,一個追,奈何插翅難逃啊!有沒有一種逼迫良家婦女的感覺。】

  緊接著天幕出現了兩個卡通小人,一個逃,一個追,引得各朝各代無不忍俊不禁,更有誇張者,直接哈哈大笑起來了,直言有趣。

  對此蘇安安表示活躍一下氣氛麼,這也是我們對始皇表示喜愛的一種方式啊!

  始皇則表示謝謝你啊!氣飽了還想著給他舒展舒展筋骨。

  【尉繚來自於戰國著名人才輸送基地—魏國,而秦國麼自然是出了名的人才接收地,而尉繚之所以在政哥心中占據一地,自然是因其極高的才華,而他那句關於政哥的評價實在太過出名了,不禁令人浮想翩翩。】

  什麼評價?嬴政疑惑。

  【先說說魏國為什麼被稱為戰國著名人才輸送基地呢?顧名思義麼就是往各國不斷的輸送人才,使得原本強盛的魏國瞬間衰弱下去的。】

  【戰國時期,群雄爭霸,而魏國卻是最先稱霸的。為什麼呢?因為人才濟濟啊!魏候賢明,李悝良才,魏國始強,那時的魏國以國家之富強,士兵之精銳,君臣之團結,南擊楚國,西攻秦國,北滅中山,奠定了戰國初期第一國的地位。】

  【怎奈魏文侯死後,子孫一代不如一代,驅賢出國,不斷的為他國輸送人才,以致於江河日下,比較有名的諸如吳起、商鞅、孫臏、范睢、張儀等。】

  魏文侯一代霸主,奈何子孫後代沒有一個能擔起大任的,或猜忌妒賢,或聽信妄言,或任用佞臣,有才之士焉能為其效命?這才給了他秦國機會,商鞅入秦,方有了我秦國壯大之時。

  嬴政默默的點了點頭,甚至有些感謝魏國,若沒有那些庸碌之君,他秦國又何以會接收到如此多的人才!沒有人才,他秦國何以壯大!

  而他秦國亦是接連幾世的明君,方才有了他一統天下的資本,可見明君賢才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

  隨即嬴政目光又黯淡了下來,魏文侯後繼無人,他又何曾後繼有人?

  煌煌大秦,他好不容易創立的基業,就因為子孫後代的不給力,轟然倒塌,於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漢朝。

  劉邦此刻竟與始皇出奇的產生了共鳴,想起太子劉盈,亦頗有種後繼無人的感覺,甚至心裡琢磨著改立太子的事,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就毀在自己的兒子手裡,步了前朝的後塵,二世而亡。

  可是想到呂雉這個女人,又覺難度太大,一時之間頗有些煩惱。

  不止秦漢,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帝王都若有所思,自覺繼承人不錯的帝王一番諄諄教導,深覺繼承人不行的,滿目憂愁。

  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自家的娃自家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