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邊,咱說的都是蜀漢前期的將領,現在咱們說說蜀漢後期的將領,姜維姜伯約,蜀漢最後一位忠於漢室的將領!】
【為什麼說他呢?因為主播對他的那一句話印象深刻,「吾有一計,可使漢室悠而復明!」】
【此話出自於《三國志》,姜維的原話是:「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劉備:「……」
姜維是誰?
如此忠臣良將,豈能不認識一番!
【每每讀此,主播的心都不由的一顫,哪怕是蜀漢滅亡了,姜維還是不願意屈服啊!他懷揣著復興漢室的理想,至死都是熱血沸騰。】
【哪怕姜維從未見過劉備,可他卻為了蜀漢的基業付出了一生。三國里有這麼一句話,「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君王都投降了,可臣子依舊在奮勇殺敵,忠心耿耿莫過於此啊!】
劉備臉色鐵青,被天幕的那句「臣子尚且還在奮戰,君王卻先投降了!」羞的不行!
他持劍就要往後宮而去,如此沒有骨氣的兒子要之何用?
蜀漢群臣皆驚,關羽、張飛忙攔著劉備,「大哥息怒啊!阿斗還小,好好教,有的救的。」
關羽、張飛也很是氣憤,可劉禪畢竟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他們的侄兒,他們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劉禪喪命啊!
【諸葛亮五次北伐,均已失敗告終,最終命喪五丈原,姜維承繼了武侯的遺志,在他死後前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即便蜀漢滅國後,他仍舊能以自己性命為賭注,一計害三賢,可以說他是諸葛諸侯最好的接班人。】
【對於姜維,主播真的很佩服他的執著,在明知「戰亦亡,不戰亦亡」的必死結局,他依舊不信天數,偏想著扭轉乾坤,欲使漢室幽而復明,在計謀失敗後,他自刎而嘆,「我計不成,乃天命也。可「豈敢委之天命乎」。】
【每每看三國,看到此處,主播都會淚流滿面,被他的忠義所感染,未逢先帝,卻願意為著浪漫的情懷,轟轟烈烈的殉國,姜維死的壯烈,他就是名垂千古的忠臣良將。】
劉備落淚,拉著諸葛亮的手,哽咽道:「苦了孔明了!」
也苦了那位從未謀面的忠義之士。
諸葛亮忙道:「不苦!可惜孔明終未能興復漢室啊!」
諸葛亮覺得遺憾,同時他對姜維這位少年充滿了好感,想著等這期天幕結束,就去尋一尋他,早早的就將他養在身邊教導。
在蜀漢後期的時空中,諸葛亮拉著姜維的手嘆氣,「苦了伯約了。」
他嘆息著自己終是不能興復漢室,也為姜維的執著感動。
姜維:「不苦,這都是伯約應該做的。」
丞相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自當以丞相為榜樣。
【接下來,咱就細細的說說姜維那分外執著的一生。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他的父親姜冏曾擔任天水郡功曹,後來在抵禦羌、戎叛亂的時候,戰死沙場。】
【姜維小小的年紀便沒了父親,可也因著父親的這個功勞,他被任命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此時劉備在關張的勸說下,心情逐漸平復,想到阿斗畢竟是頭的親生兒子,冷靜下來的他終還是不忍下手,只得把目光轉向天幕,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位忠義之士身上。
關張鬆了一口氣,若劉備執意如此,他們還真攔不住,好在最終還是勸下了。
【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漢大軍行至天水郡,周圍各縣都是望風而降,而彼時姜維正隨他的頂頭上司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聞聽這個消息,當即懷疑姜維等人有異心。】
【於是馬遵扔下了姜維等人,連夜逃往了上邽。姜維等人追趕不及,等他們趕到到上邽時,城門已經關了,守城將士不肯放他們入城。】
【沒辦法,姜維等人趕往了冀縣,可冀縣也不放他們入城啊!百般無奈之下,姜維投降了諸葛亮。可以說姜維本為魏將,可硬生生的被推向了蜀國。】
忠臣良將,誰不愛啊!
曹操一聽姜維本來是他魏國的人,雙目一瞪,怒火直冒,那什麼馬遵該殺,同時也是痛心疾首,這原本是他魏國的人啊!可現如今白白的便宜了劉備這廝!
相比於曹操的憤怒,劉備很開心,那馬遵懷疑的好啊!把人才白白的送給他蜀漢,這真的好極了!
姜維的心情很複雜,他憶起幼年的事情,他原以為他會為魏國效命,卻不曾想他最終的歸宿在蜀漢。
丞相待他不薄,他就要替丞相守護好他的家園,完成他的遺志,哪怕最終失敗了,他也無怨無悔。
【此次北伐,以馬謖丟失街亭,大敗而歸為結局,諸葛亮帶著姜維快速退回了蜀國,也就是在這,姜維來不及接回母親,與母親徹底失散了。】
【不過還在曹魏的將領在擄獲姜維母親時,皆認為姜維並沒有反意,是被迫的,故而並沒有為難他們。】
【後來姜維的母親還寫信讓兒子回歸魏國,薑母希望兒子能回來,然此時的姜維已經深受諸葛亮的影響,決意全心效忠蜀國,他含淚回絕了母親。】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姜維選擇了忠於蜀漢,他不會再回魏國,與薑母最終分隔兩地。】
想起馬謖,諸葛亮就嘆氣啊!
他一直器重於馬謖,先帝曾說過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他不信,依舊把他當作心腹培養,沒成想他竟輸掉了他北伐中最至關重要的一仗。
莫不是真的是才器過人,卻只會紙上談兵?
真的是他看錯了嗎?他當真不該重用於他?
姜維抿唇,不能在母親膝下盡孝,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憾事!
姜維嘆氣,世事難料啊!曾經他在魏國為官,從不曾想過會來到蜀國,可最終他來了,蜀國成了他的歸屬地。
他對蜀國有了感情,再難回到曾經了!希望母親能諒解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