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宋朝的那些事兒(四)

  【年近半百的郭威當了皇帝之後,一心也是為民生,只因他是底層出身,最懂底層老百姓的苦痛了,他廢除了那些專坑老百姓的劣法。】

  【對於那些販賣私鹽、私自釀酒等行為,也做了適當的調整,不再於那麼嚴苛,同時,他也推崇文治,重用文臣。】

  【而在刺激經濟、與民休息的同時,郭威自己也是以身作則的,注重節儉,儘量減少百姓的負擔。】

  明朝。

  朱元璋挑眉,咱就喜歡一心為老百姓的皇帝。

  這郭威不錯,他後面的繼位者也是不錯,只可惜短命了點,讓臣子給竊了家業。

  【可惜上天並沒有給郭威太多的時間,讓他整治家業,年僅51歲的郭威病重了,彌留之際,他力排眾議的立了繼子柴榮為帝。】

  【或許是他沒有其他子嗣了,亦或許是出於對柴氏的虧欠,總之他最後把皇位給了一個外姓人,而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沒有錯,柴榮是一位很合適的接班人。】

  【咱們接著說回趙匡胤,趙匡胤跟隨郭威的時候,郭威不年輕了,甚至生命都快要走到盡頭了,所以他並沒有機會跟著郭威開疆拓土。】

  【他的開疆拓土在之後,在繼位之君柴榮的帶領之下,才給了他大放異彩的廣闊天地。】

  後周。

  郭威冷冷的凝視著趙匡胤,他是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了,可並不代表他此時拔不動刀了。

  按天幕的說法,這個趙匡胤之所以有以後的權利,還是他兒子提拔吧!

  可他最終就是這樣背叛他的主子嗎?

  另一個時空,柴榮也在冷冷的凝視著趙匡胤。

  他在,趙匡胤絕不敢有所作為。

  可他死了,趙匡胤就是這樣報答他的舊主的啊!

  他自認待他不薄啊!

  與宋朝的趙匡胤不同,後周時期的趙匡胤恨死了天幕的存在。

  他不想管他子孫後代做的一系列混帳事,他只覺吾命休矣!

  【郭威走了,他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個新的時代,屬於柴榮的時代到來了。】

  【由於郭威的溘然而逝,他的老對手們如何不起心思,趁著新君未坐穩,趁機發動戰爭,於是乎劉崇聯合契丹,四萬鐵騎,誓要滅了後周。】

  郭威嘆氣,對於他五十來歲就走了,確實遺憾,他還有太多太多的事沒有完成。

  柴榮嘆氣,若是父親晚走一會兒,說不定就沒他什麼事了。

  【可惜,他們的如意算盤註定不會打成,因為他們遇上的對手是柴榮。柴榮不是庸碌之君,不是無能之君,四萬鐵騎,就能嚇倒他嘛?】

  【那真的是太小瞧他了,當後周人心惶惶的時候,他很鎮定的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御駕親征。】

  【然而柴榮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得不到大臣的認同。當時的老臣馮道立馬就開口阻止了,言他侍奉過九位皇帝,從不敢有所違背,然今日卻不能不站出來,皇帝,你是絕不能親征的。】

  【一番話端的義正言辭啊!看似有道理,實則通篇下來沒一句可取之處。不過,柴榮還是很耐心的聽他說完了,且反駁於他,「你說先例,那麼朕也說說先例,就拿唐太宗親征遼東來說吧!這又如何解釋?】

  【馮道一聽,愣了,「那可是天可汗啊!陛下如何能比之?」】

  唐朝。

  呃~

  李世民有些愣神,雖然他之名聲名遠播,他應該開心。

  但是現在他有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雖然這位大臣是在誇他吧!但是能不用在這個場景里嘛!他是有多瞧不起這位叫柴榮的後生啊!覺得他不能與自己相比。

  他李世民也不過就比別人強點,他就看這柴榮挺不錯的,勇於御駕親征,定能趕超於他。

  【柴榮聞言,大笑不已。他心裡就跟明鏡一樣,說來說去,他們就是怕他戰敗,累及他們嘛!】

  【既然說到先例,柴榮冷笑看向馮道:「既然馮愛卿如此念及先例,定是萬分想念先皇,朕就成全你,去給先皇看守陵墓。】

  【馮道啞口無言,再也不敢說話了,只因再說,他不知他的腦袋還能在嗎?同時,他也明白了這位新主子不是個好相與的。】

  【見他無話可說,柴榮方才沉著臉,再次表明自己的態度,「朕欲御駕親征,此戰關乎我大周的生死存亡。若再敢有廢話者,殺!」】

  好~為帝者就該有如此的魄力。

  不少的帝王紛紛叫好,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覺得柴榮此次御駕親征定能勝利而歸。

  郭威對於自己的這個樣子也很是欣賞,這才是他所看好的繼承者啊!

  面對強敵環伺,不似蜀漢之劉禪,只知商討如何投降,不知拼命。

  【何為霸氣?這就是啊!柴榮用他的霸氣鎮住了群臣,可他有依託於霸氣的實力嗎?誰也不知道,哪怕是柴榮也不知道,但是他清楚,他若不站出來,他若不御駕親征,那後周必亡於自己之手。】

  【他不想亡國,他不想辜負養父對他的期待,他只能往前走,以命去賭,勝了,天下在他,敗了,他也對得起郭威。】

  後周。

  郭威老淚縱橫,他沒有看錯人,「兒啊,真的是辛苦你了。」

  柴榮搖搖頭,他不言辛苦,守護好養父留給他的江山,他從不覺辛苦,只是他更希望父親身體健康。

  柴榮用關心擔憂的目光看向郭威,「望父皇保重身體!」

  【趙匡胤當時就在柴榮麾下,作為小弟,他自然也是隨軍出征,只是對於那些有名的將領,他畢竟資歷淺,也只能跟在後面做做小弟。】

  【不過他當時想著,陛下都能以身犯險,他們又如何能不拼命嘛!所以他每逢都是沖在最前面的,帶著手下死戰。】

  宋朝。

  趙匡胤回憶了一下這場戰爭,那一場戰,他初出茅廬,什麼都沒想,只想多殺幾個敵人罷了!

  說起來,他還是有些懷念與柴榮在一起的那些舊時光的,可惜光陰一去不復返,有些事過了就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