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七十六)

  【通敵與否?事情的真相早已掩蓋在歷史之中了,恐怕也只有當事人清楚了,咱們現如今唯一能夠肯定的便是「五年平遼」計劃失敗,袁崇煥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朱由檢:「這不重要了!」

  崇禎帝痛心疾首的依舊是他的五年平遼願望落空。

  袁崇煥:「……」

  慘還是他慘,如今尚未身死的他確實不知日後的他通敵了?

  【若說袁崇煥的通敵不明確,那麼另外一位明朝重臣洪承疇確是實實在在的投降了清兵。】

  洪承疇:「要死了!」

  洪承疇一陣冷汗直流,他怎麼會降清呢?

  被天幕曝光了的他還能在大明朝混下去嗎?

  【洪承疇也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作為同樣複雜的歷史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亦是褒貶不一,他是明朝的一員悍將,然松山之戰後降情,淪為貳臣。】

  【按照儒家的忠君思想而言,洪承疇確非忠臣,然若說到他的投降,崇禎帝真的毫無責任嗎?在主播看來,崇禎帝也得負一部分責任吧!】

  朱由檢:「???」

  崇禎帝一陣風中凌亂,跟他有什麼關係?難不成還是他逼著他投降不成?

  【崇禎元年的七月,陝西爆發農民大起義,崇禎帝命楊鶴平叛,而洪承疇當時就在楊鶴手下為將,此次平叛,他為領頭將領,他率領士卒,斬殺數百人,擊退了起義軍。】

  【這一戰可以說是讓他聲名大噪,崇禎帝喜悅之下更是提拔他為延綏巡撫,不過此時的他仍為楊鶴的部下。】

  【可是啊,作為楊鶴部下的洪承疇偏偏不贊同上司的政策,面對起義軍,楊鶴以招撫為主,貫徹「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招撫政策,而楊鶴呢,對此不屑一顧,認為此舉只會姑息賊匪,他對待起義軍,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殺,因而死在他手下的流寇不計其數。】

  是位悍將!

  各朝各代惜才的帝王不由得挑眉,可只要一想到這是位貳臣,又惋惜的搖了搖頭。

  作為帝王,他們是不會喜歡一位叛臣的。

  【上下不和,兩虎相爭必有一傷,這時候崇禎帝便起了大作用,他看到楊鶴的招撫政策毫無作用,大量流寇反覆詐降,致使大明王朝損失慘重,相反洪承疇的鐵血剿匪很有效果,於是憤怒的他將楊鶴罷官下獄,讓洪承疇接替了他的位子。】

  楊鶴:「還是沒能避免啊!」

  在天幕說帝王稍有錯誤便殺將的時候,他就有種不好的預感,總感覺他會是其中的一員。

  果然如此啊!

  各朝各代沉默,這位楊鶴只能說決策不對吧!罷官便是了,下獄沒必要吧!

  【洪承疇上任之後,立馬調整政策,實行「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的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張獻忠、李自成等皆被其打敗,起義軍一度陷入了低迷之中。】

  朱由檢:「好!」

  對那幫賊寇的深惡痛絕的崇禎帝大聲呼好,只覺痛快淋漓,可隨之眸色又是一暗。

  如此悍將又為何會投降清兵呢?

  莫不是真是他的緣故?

  【國內稍顯安定了,可是外患又起,不得不說此時的大明王朝腹背受敵,打贏了這邊,又得往那邊救火。】

  【清軍於崇禎十一年九月,分兩路南下,展開了對錦州的圍攻。崇禎帝急召洪承疇來應敵。】

  【洪承疇奉旨迎戰,他原本的方針是「徐徐逼近錦州,步步立營,且戰且守,勿輕浪戰」,然崇禎帝拒絕了,命令他速戰速決。】

  【洪承疇無奈,只能率軍馳援錦州,而在起義軍中無往不利的洪承疇卻在皇太極那邊吃了癟,被圍困在松山。】

  【不過此時的洪承疇還沒有降清的想法,他苦苦等待著援軍,等到松山城中糧食殆盡,可依舊連援軍的影子都沒有見到,而此時松山副將已經投降了清兵,清兵趁機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疇被俘。】

  朱由檢:「啊~這……」

  崇禎帝愕然,有些接受不能,剛剛還英勇善戰的洪承疇就這麼敗了?

  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至於為什麼沒有援軍馳援,崇禎帝下意識的便忽略了,他更多的關注點在於洪承疇的被俘一事上。

  被俘了,就投降了?這也太沒有骨氣了?

  崇禎帝可沒有忘記天幕說洪承疇乃是貳臣,他下意識的便如此猜測道。

  而有如此之想法的又何嘗是崇禎帝一人,各朝各代都是如此之想法,甚至於一些文人對他帶有了深深的鄙夷。

  深受儒家思想的他們很是瞧不起洪承疇這樣的人。

  所謂忠臣不侍二主,在他們心裡,洪承疇已經背上了不忠之名。

  【洪承疇被俘之後,一開始也沒有決然的降清,甚至以絕食相表明,他是忠於大明的。】

  切~這有什麼用!最終不還是投降了嘛!真正的忠勇之士應該以身殉國。

  各朝各代自詡忠義的仁人志士很是不屑,他們認為洪承疇但凡有點血性,就該如文天祥、陸秀夫等以身殉國。

  【然很可惜,經過皇太極兩個月不間斷的勸降,洪承疇最終還是投降了,甚至轉身幫著清兵攻打大明。】

  【這於清兵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可於明朝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由於洪承疇是明朝的將領,對於中原的格局十分熟悉,對於清兵的入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朱由檢:「好一個洪承疇!」

  崇禎帝氣壞了,枉他這麼看重他,結果得來的就是這樣的背叛嗎?

  不忠之人,要之何用!

  崇禎帝此刻恨不得立馬斬殺了洪承疇此人,但是他還是忍了下來,因為在他想要將他下獄的瞬間,他突然想起天幕說的洪承疇的投降,他也得負責。

  他負什麼責?他倒想聽聽天幕的另一番見解,再行處置?

  至今為止,他依舊想著挽救大明王朝,天幕的每一個意見,於他來說都至關重要。

  且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少毛病,只是在他此刻的心裡,洪承疇降清之事,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