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明朝的那些人那些事兒(七十二)

  【若是事情就這麼結束了,魏忠賢也算善終了,然而魏忠賢自個作死啊!攔都攔不住!都要離開京城了,還非得耍一下威風,帶了1000多人的衛隊,四十餘輛大車,浩浩蕩蕩的走啊!這崇禎帝哪能忍啊!他立馬便讓錦衣衛把魏忠賢給逮捕回來。】

  魏忠賢:「……」

  他啪的一下給了自己一巴掌,這真的是…..

  他好想罵未來的他啊!

  你這是被迫離京啊!保命都來不及,還耍什麼威風?

  【而此時的魏忠賢已經行至阜城了,得知這個旨意後便自盡了。然崇禎帝不解恨啊!哪怕是屍體,他也不願放過,於是乎魏忠賢落了個凌遲戮屍的下場,他的對食客氏也沒放過過,崇禎帝讓他們倆做了一對亡命鴛鴦,黃泉路上,誰也不寂寞。】

  噗~天幕真幽默!

  萬朝中有些定力不夠的忍俊不禁,不過他們也沒什麼好同情的,非得說點什麼的話,那就是一個字該!

  【這案件被定為「欽定逆案」,魏忠賢等255人被定為「逆黨」,其黨羽或處死,或削籍,或充軍,同時他也替那些被魏忠賢迫害的東林黨人平反了,時人評曰:不動聲色,潛移默奪,非天縱英武,何以有此。】

  朱元璋:「……」

  洪武帝沉默,除魏忠賢沒錯,可是東林黨真的無辜嗎?

  在他看來不見得吧!所以除掉魏忠賢就夠了,平反什麼就沒必要了吧!

  不會這位崇禎帝整垮了閹黨,卻重新讓東林黨站起來了吧!

  朱由校:「弟弟貌似不是很聽話啊!」

  不過這跟他都無關了,他只要做好他的木活就好了,江山社稷啥的就讓他弟弟去操心吧!

  天啟年間,魏忠賢慌了,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先控制住皇帝,架空其勢力,然後從宗室中再選一位做皇帝。

  可是沒等他付諸行動,朱由檢行動了,搶先抓捕了魏忠賢。

  魏忠賢驚慌失措,連連求饒,這一次若能苟活,他定然不耍那勞子的威風了,乖乖的遠離京師。

  朱由檢冷笑,想太多,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放過他。

  【崇禎帝此舉大快人心,或許他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著讓魏忠賢活著,他不動聲色的把他逼進了死路,讓他以為重獲新生,實則死路一條。】

  【據說啊崇禎帝在當信王的時候,就恨魏忠賢等閹黨恨的牙痒痒的,對宦官弄權的弊端更是看在眼裡,痛在心頭,甚至每每讀史時,當讀到十常侍、董卓、曹操等擅權時,都會「撫卷切齒」,可見他對閹黨是如何的深惡痛絕,所以啊崇禎帝壓根就沒想過輕易的放過魏忠賢,這種說法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

  劉協:「……」

  說多了都是淚啊!

  走了一個董卓,又來一個曹操,他何時才能擺脫傀儡的命運啊!

  曹操:「……」

  不要這麼說嘛!他是大漢忠臣好嘛!

  【閹黨倒台後,崇禎帝開始了兢兢業業的一生。他勵精圖治,力圖挽回明朝的偉業,實現中興之偉業。】

  【崇禎帝越干越起勁,奈何問題越來越多,崇禎帝東補西補,可怎麼也補不過來,最後一棵歪脖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明實亡於萬曆,其實這話並沒有錯的,大明王朝的根在那時候便爛了,實不能怪罪於崇禎,但是也不能說崇禎帝一點責任都沒有。】

  朱由檢:「是朕之過!」

  他是亡國之君,焉能沒有責任!

  可他依舊想挽救大明王朝,還望天幕教他。

  【明朝覆滅,究其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不能簡簡單單的歸結於某個人、某個事。】

  【政治腐敗、經濟衰退,還有社會的動盪,明朝的末代遇上了罕見的小冰河期,這極端的氣候使得糧食大幅度減產,以致社會動盪,人口銳減,農民起義不斷等等。】

  【小冰河期,整體氣溫驟降,寒潮席捲全國,且這次寒潮的時間特別的長,幾乎涵蓋了崇禎帝的整個執政生涯,對於此,主播不得不感嘆一句崇禎是真倒霉,他在位時期就沒有一年是沒有災荒的。】

  沉默是各位明朝老祖宗的心聲,這娃是有多倒霉啊!才碰上這種連年天災的事!

  對於天災,那些英明之主就沒有不頭疼的。

  人禍好解決,天災他們還真沒辦法,除了救濟災民那還是救濟災民。

  可這難得的一兩次還好,多了,尤其是這年年的,這他們受得住,國庫的錢也受不住啊!

  各位帝王為那位崇禎帝掬起一抹同情的淚水,他們此刻有些明白那位崇禎帝為何如此節儉了。

  這不節儉,能行嗎?

  【早在崇禎上任的前幾年,陝北與關中地區北部已連年乾旱,草木枯萎,赤地千里。崇禎上台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草木盡,人相食」,百姓們更是「皮骨已盡,救死不瞻」,然而明朝政府不僅沒有減稅賑災,反而增派賦稅,逼迫官吏催收。最終,王二在陝西澄城揭竿而起,拉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大規模的旱災和蝗災,令朱由檢焦頭爛額,甚至急的都快哭了,此刻聞得天幕之言,雙目大睜,滿滿的不可置信。

  怎麼會?他不是派人去賑災了嗎?

  雖說為了抵禦外患,打仗也需要錢,可是沒有賑災,這不可能啊!

  他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財就是想讓百姓過好一點,結果天幕竟然跟他說這,莫非眾臣皆欺他?

  至於其他的老祖宗也是驚呆了。

  李世民扶額嘆息,他大唐的一個蝗災就讓他心焦如焚,坐立不安。

  他要是遇上這局,想死的心都有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樣極端的天氣,再加上腐敗無能的朝堂,大明王朝焉有不亡之理?

  至於那位亡國之君崇禎帝,這真的很難評!

  朱元璋吃驚的望著這一幕,哪怕元末那會,似乎也沒這慘啊!

  他本農民出身,更是經歷了那段悲苦的災荒歲月,餓死的餓死,渴死的渴死,可跟這一比,好比小巫見大巫,他那會的窮困算什麼,這才是真正的民不聊生啊!

  農民不起義才怪呢!

  他不由得同情起這位後代了,這要換了他,怕是也是夠一陣頭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