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北宋第一人蘇東坡,若說大唐的頂流是李白,那麼大宋的頂流無疑是蘇東坡,且他還是一個藝術全才,集詩、詞、文、書、畫於一身,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旅遊博主兼美食博主,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魚,那都是他的發明啊!】
北宋。
蘇轍:「總算輪到我哥了!」
不過他雖然知道他哥很厲害,詩詞書畫,無一不精通,但是他哥廚藝也是一流的嘛!
想著想著,蘇轍對著他哥一陣擠眉弄眼,哥啊,你啥時候燒幾個菜給你弟嘗嘗啊!
對於蘇轍的暗示,蘇軾直接翻了一個白眼,而後全神貫注的關注天幕去了,雖然之前有提到,但都不詳細,他可想知道後世對他的評價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所以咱們都親切的稱他為蘇東坡。他出生於眉山,他的父親是三字經里「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他的弟弟蘇轍後來位列宰執,他們三人合稱「三蘇」,這可真的是家世淵源,一門三傑啊!】
蘇洵:「雖然不知道三字經是什麼,但是能入選,我深感榮幸!」
他二十七歲努力讀書又如何?蘇洵從來不以為恥,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上進從不嫌晚,更何況他還培養了如此優秀的兩個兒子,誰能有他驕傲啊!
蘇轍:「又一次聽到自己當了宰相,真是為了撈哥哥而當的嗎?」
蘇軾:「一門三傑,很好!」
【嘉佑二年的那場科舉,主播之前提過,在此就不多說了。咱們接著來看蘇軾,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茶、也好遊山玩水,總之一句話,蘇東坡真的是一個全能人才啊!】
【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雄健,善用比喻誇張,獨具一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的文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同時他也很擅長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他還喜歡繪畫,尤其擅長畫墨竹、怪石、枯木。】
有一種羨慕嫉妒恨的情緒在文人心中散發開,何為酸澀?這就是酸澀啊!
他們在一個領域做到拔尖,就覺很了不起了,他們也心滿意足了,可誰知還有這麼一位怪胎,樣樣在行,樣樣精通,甚至和誰都能搭檔。
而蘇軾之後的文人,卻無不感嘆:蘇東坡啊!確實是奇才啊!
除三蘇以外的唐宋五大家:「名氣雖然不如蘇東坡,至少榜上有名了!」
千年後,至少還有人記得他們?
黃庭堅:「老師之才,舉世無雙!」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自然力挺蘇軾,當然更對於自己能與蘇軾並肩為「蘇黃」而自豪不已。
【於文學上,蘇東坡是北宋時期造詣最高的一代文豪,可是就是這麼一個大文豪,他的官途卻是坎坷的。】
【在嘉佑二年的科考之後,由於當時的文壇盟主歐陽修的大肆讚揚,蘇軾名聲大噪,一時之間,說是名動京師也不為過,正當他想要一展身手時,一個噩耗傳來了,蘇軾蘇轍兩兄弟的母親病逝了,於是乎兩兄弟便隨父回鄉奔喪去了。】
此時還滯留在京師的蘇軾兩兄弟,面面相覷,眼底的悲傷慌亂卻是一目了然,就在這時他們的父親蘇洵帶著哽咽聲推門進來,「兒啊!咱們趕緊回去,你們的母親,她……」
顯然,蘇洵也是聽了天幕之言,按捺不住了,於是乎父子三人慌忙收拾好包裹,快速的奔赴家中。
【這一耽擱就是三年,三年後,三蘇重返京師,然後那一年蘇軾任了河南府福昌縣主簿,後又在歐陽修的推薦下,蘇軾兄弟兩參加了「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的制科考試,蘇軾得了「第三等」,被稱「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四年後還朝,任判登聞鼓院,又通過學士院的考試,任直史館。】
【可是好景不長,正當蘇軾想要一展抱負的時候,噩耗又來了,父親蘇洵病逝了,兩兄弟只能扶柩還鄉,守孝三年。】
蘇軾父子三人尚在趕路之中,又一個噩耗砸來,砸的他們兄弟倆暈暈沉沉的,先前一個驚天霹靂還不夠,又來一個,兄弟倆立馬看向父親,焦急的表情顯露無遺,「父親~」
對此,蘇洵倒是很淡定,「慌什麼!」
人終有一死,眼下最要緊的還是回鄉多陪陪夫人,至於他,生死由命,都有一定的命數。
於是父子三人又抓緊趕路了。
【又是一個三年啊!三年又三年,能有多少青春,等著咱蘇東坡啊!待到他守孝期結束後,再還朝,朝中形勢已然大變,震驚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新黨勢起,守舊派被打壓,包括對他有過提攜的歐陽修在內,都被迫離京了,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再也不是當初的祥和世界了。】
【在新法與舊法的爭鬥中,蘇軾因不看好新法而自請離京,開始了他一貶再貶的曲折官路。】
【他初為杭州通判,寫下了「欲把西子比西湖,淡妝濃抹總相宜。」;後調往密州任知州,寫下了「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緊接著又去了徐州,與民同防洪水,寫下了「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而後又調任到了湖州,著名的「烏台詩案」發生了,給了他一擊致命的打擊,差一點命就玩完了。】
還在趕路的父子三人,聞言,腳下一個踉蹌,以後的他們有著如何的打擊,他們不知道,但是現在的他們卻是實實在在的被打擊到了。
噩耗一個接著一個來嘛!母親、父親、兄長,蘇轍眼淚汪汪的望著父兄,欲言又止。
面對蘇轍水汪汪的目光,蘇洵經受不住了,轉而望向蘇軾,眼神飽含悲傷、震驚、疑惑等等的情感,他這令他分外驕傲的大兒子怎麼就差點把命都給搞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