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

  第662章 崇禎:再苦一苦百姓!

  【官員接連受挫,這使崇禎帝十分著急。】

  【他對各地方大員又進行了一番調整,那些鎮壓義軍不力的所謂「庸懦」大員,有的被革職,有的被查辦。】

  【崇禎八年(1635)七月,崇禎規定洪承疇剿寇西北,盧象升剿寇東南,如果義軍進入陝西,盧象升進兵合擊。】

  ……

  天幕上。

  『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

  三人下的大軍一步一步的合圍『義軍』

  面對官軍的強大壓力。

  『義軍』開始分頭行動。

  『高迎祥』和『張獻忠』往東轉移,重新打入河南。

  『李自成』仍在陝西轉戰。

  下一秒,『高迎祥』的頭像變成黑白。

  他頭上的『闖王』亮標移到了『李自成』頭上。

  『盧象升』三人又氣勢洶洶的向『李自成』圍了過來。

  就在『李自成』在三人包圍下橫衝亂撞時。

  一陣敲門聲響起。

  『皇太極』的頭像亮了。

  上面還亮著一串標。

  『大清·寬溫仁聖皇帝』

  ……

  【崇禎九年(1636)七月十七日,盧象升部官軍齊集於豫西洛陽一帶,堵住義軍由陝西折回中原的路,陝西巡撫孫傳庭和三邊總督洪承疇部官軍,則充當圍剿闖王高迎祥部的主力。】

  【高迎祥戰敗被俘,李自成繼承「闖王」的名號,成為各支義軍的雄長,繼續與官軍周旋。】

  【正當官軍節節勝利的時候。】

  【於同年四月十一日,盛京天壇祭天,踐天子位,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的大清皇帝·皇太極】

  【命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統兵征明。】

  【阿濟格統率十萬清兵又突破喜峰口。】

  【七月,連克寶坻、定興、房山、涿州等十四地,最後屯兵密雲、平谷等地,緊繞京師「遍蹂畿內」。】

  【崇禎帝十分驚慌,立即宣布京師戒嚴,並急調盧象升等入援京師。】

  【李自成等軍的壓力大為減輕。】

  【八月,清軍掠取人畜十八萬及大批物資東歸。因事在崇德元年(丙子年)故史稱「丙子之變」】

  ……

  {安心,人家現在正準備對付朝鮮呢,南下這一波純粹就是摟草打兔子……}

  {說的跟提款機一樣。}

  {那基本就是那個意思,但皇太極的眼光是真毒啊!}

  {判斷大明被李自成牽制無法抽身,挨個收拾明朝關外的盟友。}

  {蒙古林丹、朝鮮,全被收拾了,掐准了大明就算平定內亂,也無法對他後方產生威脅了。}

  {而大明這位……反正他也算挺勤快了,天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挺勤勉……}

  {勤不到點子上,不如不勤呢。}

  ……

  大明·神宗時期

  朱翊鈞看著那朝鮮君臣行至壇前,對皇太極行三拜九叩大禮。

  恨得牙都要碎了!

  「一群小人!」

  嘴裡恨聲罵著,心中卻是無奈。

  因為如果再來一次,朝鮮還是要救。

  它的地理位置就決定了一定要救……

  「呼……」

  他深吸一口氣。

  「讓宋金來見朕。」

  錦衣衛,該干點正事了。

  ……

  南宋·孝宗時期

  趙昚一時也不知道大宋算不算幸運。

  但他確定大明是很倒霉。

  「一外一內,交替消耗。」

  「軍事可是最廢錢糧的。」

  這話大宋是有發言權的……

  大宋發言權還是蠻多的……

  趙昚發散著思維。

  「內憂外患……努爾哈赤……」

  「不如挑亂一下金國?」

  ……

  金國·世宗時期

  「要讓南宋亂起來!」

  完顏雍斬釘截鐵道:

  「不能讓他們有機會勾連蒙古!」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捻著鬍鬚,沉吟道:

  「長源,你說這大明究竟該先處理哪邊的問題?」

  李泌直接回復道:

  「內亂。」

  李隆基挑了挑眉頭。

  「那女真已僭越稱帝,又有鞏固之地,其三次犯境,兩次長驅直入,兵臨京師,無人能擋。」

  「那遼東朝鮮也降了它,已全無旁顧之憂了。」

  「寇無立足之地,流竄之形,可驅可趕。」

  「為何不是先制女真?」

  李泌笑道:

  「陛下,那女真雖然兩次直犯京師,乘之甚急,但均是繞過山海關,可見寧遠無恙。」

  「其他各鎮只要鞏固邊防如山海關,邊境烽火只能在大明之外。」

  「但流寇禍亂於腹心之內,中之甚深。」

  「一如得急患者,固不可緩圖,但深者乃體內流毒,臟腑潰癰,精血日枯,肢骸徒有膚革,大勢更為危急。」

  「所謂安內方可攘外,並非緩言攘外。」

  「實為不安內無軍攘外,而先攘外則內亂勢不可阻。」

  ……

  【崇禎九年底,李自成等走出山區,準備南下四川。】

  【崇禎十年(1637)正月,李自成所部在寶雞打敗官軍。洪承疇急命孫傳庭率曹變蛟等前來追剿,在西安附近的三原與李自成大戰七天。李自成大敗,損失慘重。退入秦州(甘肅天水)一帶的山區,一邊休整,一邊尋找機會南下四川。】

  【同時,張獻忠所部馳騁於河南、湖廣、南直隸的廣大地區。】

  【義軍行如飆風,使大明地方當局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處處陷於被動狀態。】

  【崇禎感到需要挑選一個有才能和魄力的官員擔任兵部尚書,統籌軍務。】

  【於是選中了楊鶴之子,原宣大總督楊嗣昌。】

  【當時,楊嗣昌因為父親楊鶴病死正丁憂在家。】

  【崇禎用人心急,特旨「奪情」,起用楊嗣昌為兵部尚書。】

  【崇禎十年三月,楊嗣昌到達北京。】

  ……

  天幕上。

  朱由檢扶起叩拜行禮的官員。

  「卿快快起來!」

  招呼一聲「賜座!」

  官員謝了恩,把半個屁股放在椅子上。

  朱由檢眉眼中帶著幾分愁雲,卻依然笑道:

  「楊愛卿,朕要你度情視事,也是無奈之舉。」

  「內憂外患,邊才難覓。」

  「你看歷任兵部尚書,沒有一個中用的。」

  「而卿在丁憂期間就上疏陳述邊事,可見時時心繫家國。」

  「你邊略稔熟,才思闊達,朕不得不啟用你。」

  「卿疏中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

  「可見時時想著國家,想著退敵之策。卿胸有成竹了?」

  官員微微坐直身子,沉聲道:

  「臣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為四正,四巡撫分剿,以剿為主以防為輔。」

  「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為六隅,六巡撫分防而協剿,以防為主以剿為輔,是謂十面之網。」

  「總督、總理二臣專征討,視賊所向,或總理入關與總督合剿,或總督出關於總理合剿。」

  「然,我軍移動不如寇疾,攻擊不如寇力,而被攻則易潰,故需增加剿寇兵力,而足兵首先要足食。」

  「無食無餉,不如不增兵。」

  「無食之兵,不但兵無鬥志,而且易嘩易叛,反倒是增了寇。」

  朱由檢聽了這話,沉默半晌道

  「依卿之見,需增兵多少,增餉多少?」

  官員低頭道:

  「增兵十二萬,增餉二百八十萬兩。」

  ……

  【崇禎十年四月初二,楊嗣昌上《敬陳安內第一要務疏》,提「張十面之網」之策。】

  【為了一舉蕩平賊寇,建議增兵十二萬。但兵增加了,餉自然也得隨著增加。】

  【崇禎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崇禎召對大臣,道:

  「去歲諭令勛威之家捐助,至今抗拒,全無急公體國之心。就是省直鄉紳也不捐助。及至賊來,都為他所有了。怎麼這等愚?」】

  【勛戚鄉紳不想出錢,有人提議皇帝先出錢,他們自然跟著多少出點。】

  【崇禎說:「賊定要大剿,定要用大兵,只是錢糧若不出於民間,就該發帑藏了。目今帑藏空虛。因糧與加派無異,前查約數若干限二日內奏奪,如何不見奏來?」】

  【皇帝帶頭叫窮,勛戚和鄉紳也抗拒不捐,增加的兵餉就只有全部壓到髓干血盡的貧苦百姓身上了。】

  ……

  大明。

  「啪」的一聲!

  朱元璋將頭上的毛巾往地上一摔!

  「你個蠢貨!蠢貨!」

  他顫著手指著天幕,恨聲道:

  「財迷心竅!你財迷心竅啊!」

  「自己叫窮也罷了,還任由手下人叫窮?」

  「把殺匪殺官的勁頭拿出來!」

  「養那麼多東西廠衛錦衣衛,查一查各地勛貴鄉紳!殺一批麼!」

  「把他們手裡集中的土地財富給流寇們分一分!」

  「你自己做個義軍的頭目不就好了!又不影響自己的地位!」

  殿內太醫們聽得瑟瑟發抖,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馬皇后端著碗,舀了一勺湯藥吹了吹,送到朱元璋嘴邊,輕聲道:

  「那些什麼廠衛估計都廢了。」

  「他敢查,反的只會更多。」

  朱元璋咽下湯藥,聞言目露凶光。

  「那就查京師大臣。」

  「咱了解他們,他們手裡有錢!」

  馬皇后翻了個白眼。

  ……

  【楊嗣昌的建議,這二百八十萬兩銀子的主要來源是按田畝加派。】

  【在這以前加派的方法是根據盧象升的建議,凡繳納地畝糧稅在五兩以上的加征若干。】

  【這種方法稱為因糧,其特點是由納稅糧多的地主承擔加派。】

  【儘管它歸根結底還是落到佃種地主土地的百姓身上,但一般百姓繳納稅糧也不可能達到五兩以上,也就不在加派之列。】

  【盧象升的建議多少考慮到了當時百姓的實際狀況。】

  【他明白,農民們之所以紛紛起義是因為無以為生,再要從他們身上榨取更多的銀錢,勢必驅使更多的人參加起義。】

  【但楊嗣昌堅決反對這種「分別貧富」的「因糧輸餉」,主張不再區分稅糧多少,按田畝一體加征。】

  【他說:「因糧輸餉,前此盧象升奏行一年,不能應手。良由宦室富民從來飛灑、詭寄,以避大戶差徭,如今欲分貧富,其事甚難,只分得個巧拙而已。」】

  【崇禎帝急於把起義鎮壓下去,只要能拿到養兵的銀子就不計後果,立即同意楊嗣昌的建議,一律按畝均輸。】

  【這就是許多史籍上語焉不詳的「改因糧為均輸」。】

  【崇禎十年閏四月,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式下詔加征剿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