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炎漢·靈帝時期

  「嚯……」

  劉宏撐著臉,驚嘆不已。

  「諸位,說說吧。」

  脾氣本就有幾分暴躁的年輕劉備差點脫口破罵!

  這還說雞毛!

  你把朱厚熜換成趙構,嚴嵩換成秦檜,朱紈張經等人換成岳飛等人都是無縫銜接!

  這還說雞毛說!

  笏板搭著肘彎處,曹操搖頭道:

  「看人挑擔不吃力。」

  「這幫人現在最有本事做的,就是去批評做事的人。」

  「張口禮儀閉口祖制。」

  「和之前的宋代相比,就算明朝皇帝與官員想當個好家長,也都缺乏可以貫徹愛民、護民用心的條件。」

  劉宏托腮看著深以為然的眾臣,心下嘆息。

  一句話,明朝太臃腫了。

  文官把皇帝當攀爬的工具,皇帝把文官噹噹權的工具。

  還行,最起碼我大漢官員還沒喪心病狂到這步田地。

  雖然知道了洛水放屁與當街弒君之事,但漢朝天子的神聖性依然在保持著。

  所以……

  劉宏發著呆。

  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持這份神聖性了。

  ……

  大宋·仁宗時期

  「明朝官員只能將精力與挫折發泄在道德禮儀上。」

  歐陽修起身對趙禎行禮躬身道:

  「道德禮儀不只壓過了一切,而且成為他們心中的一份執迷。」

  「一切都被歸到道德,只有無所不在的道德禮儀是真實的。」

  「然而,一旦道德禮儀被抬得那麼高,那麼在國家管理的領域中,也就沒有任何真實可言了。」

  「這就是朱厚熜的短視所在。」

  歐陽修看著皇帝,臉色肅穆。

  「朱厚熜以大禮儀取得皇帝的權力,其舉動其實不下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兩者都掌握了國家意識的塑造與解釋,掌握了天下臣民的歸屬。」

  「但漢武帝在此基礎上設立中朝、均輸、鹽鐵專營等等管理制度。」

  歐陽修頓了頓,繼續道:

  「暫且不說這些制度好與不好,但基於意識之上,漢武帝是給出了可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的。」

  「但朱厚熜沒有。」

  趙禎這下聽明白了。

  還是那老生常談的兩個字。

  變法。

  朱厚熜是最有可能推動明朝變法的人。

  因為他重塑了大明皇帝的解釋權。

  「永叔啊,你說的有道理。」

  「但你忽略了一件事。」

  「變法,是需要財政支持的。」

  「而朱家天子的腦子裡,似乎就沒有這個東西。」

  趙禎抬頭看天。

  「就他們那個財政……」

  「此時應該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吧。」

  ……

  【嘉靖三十四年(1556)七月】

  【由於官兵征剿不力,倭寇經常出沒。】

  【總督胡宗憲舉薦戚繼光為參將,負責防禦倭寇出沒頻繁的寧波、紹興、台州一帶。】

  【國家棟樑正式登場。】

  ……

  {大明朝的兩位少保,皆有定傾扶危匡扶社稷之功,然而一位蒙冤被殺,一位憂憤而死,悲哉!}

  {中國綜合能力品德前十的名將,為大明這個爛攤子盡了自己的所有能力心血,可晚年卻落了一個弟弟提前去世,老婆跑路,家破人亡,打了一輩子仗一身的病,沒人照顧藥都抓不起,最後病死的結局。}

  {只能說可惜了這些有能力的文臣將領,張居正、戚繼光、俞大猷、袁崇煥等等這些人,他們配的上更好的時代和皇帝。}

  {袁崇煥?他也配?說牛逼兌現不了挨砍活該,軍令狀了解一下。}

  {張嘴就來,自己去翻翻史書對比一下吧,無知者。}

  {……讓我們略過他倆,說真的,各個朝代的歷代君主能像西漢那樣七世雄主的氣象太少了,大多三代盛極再三代轉衰。}

  {漢惠帝也算雄主嗎?}

  {漢惠帝他媽還不算雄主啊?}

  {……一時之間竟無言而對。}

  ……

  北齊·文宣時期

  高洋橫躺在地,撐著腦袋看著天幕。

  「呵,說我高家人精神不正常。」

  「我看朱家人也不遑多讓。」

  ……

  北周·武帝時期

  「這一腔熱血……錯付了……」

  宇文邕很疑惑。

  為什麼後世人對朱厚熜的罵聲沒有徽欽高與明英宗那麼大?

  就他對外戰事的態度,按理來說應該已經罵飛天了才對啊?

  ……

  大唐。    「憂憤而死……」

  李世民已經不知道要對嘉靖說什麼了。

  「你這……」

  是要效仿朱祁鎮嗎?

  ……

  天幕上。

  年少的將軍看著一本書卷。

  片刻後,提筆書寫一行字。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年易號孟諸。】

  【其出身於山東登州衛一個世襲軍官之家。】

  【祖籍原在山東東牟,因元末戰亂,六世祖戚詳率全家遷居鳳陽附近的濠州定遠昌議鄉。】

  【戚詳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在征服雲南的戰鬥中陣亡。】

  【朱元璋念其為開國功臣,授其子為登州衛指揮僉事,世代承襲。】

  【自此,戚家一直在登州任職。】

  ……

  大宋·哲宗時期

  「大明這開國將領是有什麼說法在身上吧?」

  趙煦一時有些驚疑不定。

  祖宗沒死在朱元璋手裡,那後代就一定得死在皇帝手裡?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趙煦看到這句詩詞後面的遠大志向和一顆精忠報國的純心。

  「可惜了……」

  ……

  【戚繼光的父親戚景通剛毅好學,有軍事才能,曾屢立戰功,先後出任過山東備倭軍事都指揮,大寧都指揮使以及京師中的神機營副將等職。】

  【因為戚景通五十六歲時才得了戚繼光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對兒子要求很嚴。】

  【他不僅教導戚繼光讀書識字、傳授武藝,還常常教他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戚家雖出身將門,但家境十分貧苦。】

  【戚繼光十歲時,父親回籍奉養祖母,生活更是艱辛。】

  【在這種家庭氛圍薰陶下,戚繼光少年時代就已上通天文下知地理。】

  【嘉靖二十二年(1544年),戚景通身患重病,讓戚繼光迅速赴京辦理襲職手續,還沒有等戚繼光歸來,就去世了。】

  【於是,年僅十七歲的戚繼光承襲了山東登州衛指揮僉事的世職。】

  【《韜鈐深處》這首詩,就是他此時所作。】

  ……

  大明。

  「嘉靖!」

  朱元璋看這這些過往,嘴裡恨的牙痒痒。

  他不知道這戚繼光能做到什麼地步。

  但後世子孫拿他來對比于謙,可見功績不遑多讓!

  而這樣的臣子最後也落得一個悲涼結局!

  「史書載漢家天子刻薄寡恩。」

  「如今看,我朱家是青出於藍!」

  朱元璋有點絕望了。

  自己恐怕真的從一開始就錯了……

  漢朝覆滅有昭烈之光。

  唐朝覆滅有秦王之曲。

  就連宋朝覆滅都有崖山之戰!

  他現在都不敢想明朝覆滅的結局是什麼……

  不會是拍手稱快吧?

  ……

  大明·嘉靖時期

  「別胡說!」

  朱厚熜猛得站起身!

  「朕多支持戚繼光啊!」

  「別胡說啊你們!」

  ……

  大明·萬曆時期

  張居正眸中閃過一絲驚愕。

  他看向正在讀書的小皇帝,心中浮現出一個讓他十分驚恐的事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