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大明與漢唐的斬首區別
【自朱棣去世以後,明朝在對草原的作戰中完全處於防守的一方。】
【哪怕是有戰鬥,基本也都在明朝境內的河套之地開打。】
【草原部落不管打贏打輸,只要搶完了就能退回大本營休息。】
【而這一次明軍竟翻過陰山摧毀王庭、擊殺皇后,對長期處於守勢的明朝來說,不可不謂為奇功。】
……
{明朝的戰績看著總感覺怪怪的。}
{汪直和王越取得了震動朝野的空前勝利,但實際也就斬首四百多人。}
{而之前的紅鹽池之戰,斬首數量還要更少一點。}
{而其他時間對蒙古騎兵作戰,能夠斬首一百以上就算是大功了。}
{雖然說殺敵數一般會比斬首數要多,但即使將斬首數翻個三四倍來估算殺敵數,也不過一兩千,不算太多。}
{再看看漢朝,每一次重大勝利都是斬首一萬多甚至好幾萬,動不動就長途奔襲上千里攻擊匈奴騎兵主力部隊。}
{甚至到了東漢中期,外戚專權和門閥政治都很嚴重了,對外戰爭仍然不斷取得輝煌的勝利。}
{東漢中期的外戚竇憲率軍進攻匈奴,出塞三千里,斬首一萬三千人,燕然勒石而還。}
{一年後繼續出征,出塞五千里打敗匈奴,斬首五千餘人。}
{從這個角度看,此時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比東漢中期都差得很遠很遠。}
{那是因為中國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尚武精神強烈,勇於對外作戰。}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像是異族混血啦,儒家文化侵蝕啦,專制政權奴化啦……慢慢就變得軟弱可欺了,更加貪生怕死了。}
……
大秦。
嬴政講述完婦好的歷史,就看天上的這一幕幕。
「什麼雜亂無章的說辭?」
蕭何坐的板板正正的,輕聲道:
「其實臣很早就發現了。」
「後世子孫似乎個個頗通大道之妙,但對於近道之術卻不甚深究。」
劉邦撐著腿,托著腮。
「軍隊體系不大可能獨立於國家內政經濟體系之外,獨立保持清明或發生腐敗。」
「觀天幕通史來看,腐敗低效的朝廷,其軍隊戰鬥力就弱。」
「政治清明時代的軍隊,戰鬥力則比較強。」
「但用這個指標來跨朝代進行比較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
「影響軍事勝負的因素除了朝廷效率、經濟實力外,還有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差異。」
蒙恬深以為然的點頭道:
「劉典客所言有理。」
「不同時期,武器生產水平,跟周邊民族的武器技術水平之間的優勢程度差異很大。」
「春秋之時,各國安邦驅除戎敵。」
「但到吳越稱霸後,諸侯國的武器越發精良,戎敵已經不是對手,各諸侯成了對手。」
「戰場投入的時間、規模、範圍,越來越大。」
「兵器裝備的因素很重要。」
馮去疾捻著鬍鬚,望著天幕。
「通觀歷史進程,我大秦與漢朝的武器裝備大大領先於匈奴等胡人。」
「而到了宋明時期,這種技術優勢基本消失了。」
「如果不考慮這個因素,僅憑對外軍事作戰的成敗來評價秦漢和宋明在內政經濟體制上的優劣得失。」
「就會出現天幕上的這種情況。」
「而這樣的結論就是有所偏頗的。」
嬴政點點頭,隨即看向劉邦:
「既然武器裝備占優,那你怎麼還被圍了?」
劉邦:……
問錯人了吧陛下?!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斜倚靠著軟榻,看著天幕笑了。
「子胥,你認為我大漢打贏匈奴,靠得只是尚武精神嗎?」
霍去病望著天幕,失笑道:
「只有精神是沒用的。」
「要將精神轉化為實在的物器。」
「而只有武器也沒用。」
「要倚靠武器增長精神。」
「有進取的意志,有優良的裝備。」
「兩者併合才能橫行天下。」
「不然,當初白登之圍匈奴冒頓也不會只看著三十萬大軍而束手無策了。」
……
大唐。
「明朝軍人就比漢朝軍人更怕死?我是不太相信。」
李世民看著波光粼粼的湖池。
白色的袍擺被風吹動。
「就算真有差異,也不會是打一仗殺人上萬和殺人上百這種數量級的差異呀。」
「秦漢時期,冶金技術已經極為發達。」
「《史記》有記載,西域之地的人「不知鑄鐵器」。」
「而建昭三年,大將軍陳湯遠征三千多里擒斬匈奴單于,立下蓋世奇功。」
「後來漢朝跟烏孫國的軍隊打仗,戰鬥焦灼,漢成帝問計與陳湯,該不該派兵支援?」
「陳湯云:「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
「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李世民看著深思的李承乾,緩緩道:
「秦漢之時,包括匈奴在內的西北民族的金屬武器很少、質量也很差。」
「漢武帝時,開鹽鐵專營制。」
「雇各地能工巧匠從事鋼鐵冶鑄。」
「高度集中的鋼鐵冶煉體制保證了大部分鋼鐵產能都被用來裝備軍隊。進一步提高冶煉技術。」
「至此,漢軍的箭是不銅箭頭就是鐵箭頭,而匈奴騎兵的箭則很少有金屬箭頭。」
「主要都是依靠木料或竹子削尖的箭,很難穿透漢軍的皮製盔甲。」
「更別提漢軍還有一部分鐵製盔甲,匈奴的箭頭更是箭穿不透,刀砍不進去。」
「而相反,漢軍的鐵箭頭要穿透匈奴的皮革盔甲則輕而易舉。」
「同時,漢軍弓弩的關鍵部位也是銅製或者鐵製的,精確度和射程也遠非匈奴可比。」
「秦漢時期弓弩的機芯不僅是金屬製成,而且可以在不同的弩架之間互換。」
「漢軍的刀刃是鋼,而匈奴的刀一般都是質量很差的鐵,二者一碰,匈奴刀就得斷。」
「你想想,在這種情況下,漢朝的大軍一部分人穿著鐵製鎧甲,大部分人帶著金屬箭頭的箭、金屬機芯的弩,拿著百鍊成鋼的長刀,橫行大漠。」
「就好像今天的朕帶著三千玄甲軍去進行牧野之戰一般。」
「只需一日,朕就能推平商朝。」
「高明,武器的代差,是可以抹平人數優勢的。」
……
大宋·孝宗時期
「哎呀!」
趙昚突然恍然大悟的一拍大腿!
「原來如此!完顏阿骨打時期的女真部落是非常落後的,但大宋為了對付遼國,派人過去傳授女真冶金、攻城等相關技術。」
「所以女真才迅速強大,很快把遼國消滅了,建立了金帝國!」
「這一切都是因為傳授他們武器技術的緣故啊!」
岳飛看著皇帝,欲言又止。
最後狠心道:
「陛下,同樣一個敵人,人口數量少得多的徒弟都能很快把遼國滅國,師傅反而被打得落花流水,能用技術來作藉口嗎?」
「金國和遼國的第一仗,金兵只有三萬七千人,全殲遼國兩萬大軍。」
「大宋裝備還能比女真起兵滅遼時的裝備差嗎?」
「在胡族掌握了冶金技術、建立了政治制度的情況下。」
「我大宋不能再現漢唐的榮光,可以理解的。」
「但至少也應該像明朝一樣,能夠完全收復並穩固守衛中原。」
「在後勤占優勢的情況下,武器也不落後,糧食產量與人口數量是對手的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然後打仗竟然打輸了。」
「除了朝廷腐敗無能,還能有別的什麼解釋嗎?」
趙昚聽的面紅耳赤。
最後也只能無奈嘆息。
「鵬舉,你說的對。」
「明朝立國一百多年,還能輕鬆地打敗建州女真、翻越陰山擊斬韃靼皇后。」
「不像我大宋和南宋那樣。」
「從開國開始到滅國,就不停地被遼國、西夏、金國和蒙古帝國輪流攻打。」
「我大宋軍隊跟前代比,比不過漢唐。」
「跟後代比,比不過明朝。」
「跟同時代的比又比不過女真軍隊。」
「那就只能是自身制度上有問題了。」
……
大明·永樂時期
朱棣連看一眼都覺得麻煩。
漢朝在武器方面始終占據領先地位,保證了它在戰場上長達數百年的壓倒性優勢。
而經過緩慢的學習,到了唐朝,遊牧騎兵已經給漢地造成很大軍事壓力了。
到了宋朝,金國的騎兵和蒙古騎兵已經完全配備了優質的箭頭、盔甲和戰刀,在騎兵裝備上連唐太宗的玄甲軍都拍馬不能及。
正因如此,鐵木真才能橫掃天下。
明朝,要想再現漢朝對匈奴的那種輝煌戰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自己遠征蒙古殘部,每次都要帶三十萬以上的大軍。
不是因為明朝比漢朝落後,明朝軍人沒有漢朝軍人的血性。
是對手的裝備已經升級了!
原來是鐵甲打肉人,現在是鐵甲打鐵甲了。
朱棣仰天長嘆。
這話能跟說呢?
他看向朱高熾。
一天天只看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外面那群人的武器代差已經沒有了!不然自己組建神機營做甚!
他又看向朱瞻基。
這孩子雖然收縮戰地,但冶煉鋼鐵養育戰馬,還算知道留家底備後患。就是生的兒子太不是個東西。
而現在……
朱棣看著天幕,再度長嘆一聲。
能有以幾萬人達到這種戰績,很了不得了。
……
【而奇襲威寧海的勝利對於明朝還有另一個特別的意義。】
【那就是當初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時,就被關押在威寧海子。】
【這一戰相當於漢武洗刷白登之恥。】
【因此朱見深特別高興,破格把王越加封為「威寧伯」,可以世襲。】
【王越也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二個以文官身份封爵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