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

  第507章 有千古之稱·無千古之政

  {萬古一帝!}

  {用羅馬皇帝的尊號來比喻。這是華夏歷史上唯一一位有資格被稱為世界光復者的皇帝。}

  {這是一位彌合了南北漢人的皇帝。只此一項功績便足以光耀千古。}

  {很早就想說了,很多時候評價朱元璋,不是評價他的言行功過,而是評價他所建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體系。}

  {如果採用黃仁宇的觀點,朱元璋所建立的體系的保守性是以唐宋兩朝「向上突破」失敗為背景的。}

  {王安石無法以超脫時代的經濟視角解決的問題,朱元璋也無法以集中君權和犧牲先進經濟部門的保守行政體系解決。}

  {說到底,這不是朱元璋個人的失敗,而是中國傳統體制的失敗,大歷史有它自己的邏輯。}

  {你這就是純放屁,這話的邏輯就是,我不行完全是因為環境不行。}

  {朱元璋是武皇帝,有軍事能力,但沒有心胸和遠見思想,歷史已經很清楚告訴你他就一農民了。}

  {而古代農民是什麼知識含量?不要因為是開國皇帝再造中華這個功勞就去吹。}

  {事實就是,老朱的制度完全比不上唐宋,甚至連西漢都比他先進啊。}

  ……

  大漢·景帝時期

  「什麼意思?」

  「什麼叫甚至連西漢比他先進啊!」

  劉啟一拍桌子!

  「那就是比他先進!」

  弄得好像就朕這個短板拉後腿一樣。

  朕沒有證據,但朕就是懷疑你們指桑罵槐!

  小劉徹則好奇道:

  「阿父,你認為朱元璋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劉啟挑了下眉頭,撇撇嘴。

  「他就是一個把整個大明天下完全當自己家的一個人。」

  小劉徹皺著眉。

  「可,這天下就是自己家啊?」

  劉啟直接當頭給他一下。

  「你,記得把你大父與唐太宗的功績好好抄十遍?」

  抱頭喊痛的小劉徹愣住了。

  「我還是個孩子啊!」

  劉啟點點頭。

  「對,那就十五遍。」

  小劉徹果斷閉嘴。

  劉啟輕哼一聲,繼續道:

  「元朝留給他的是一個四面透風、破破爛爛的家。」

  「那麼為了打理好這個家,他要把本來該屬於自己家的幾間屋子從鄰居手裡奪回來。」

  「打掃蛛網和灰塵、重修破爛的牆體、建好糧倉來儲存糧食。」

  「但歸根結底,他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

  劉啟輕敲著桌面,眯眼道:

  「所以,如果儲存在糧倉中的糧食腐化了,他會毫不猶豫地丟掉。」

  「如果這個家又生了蜘蛛網或者灰塵,他會毫不猶豫地舉起掃帚。」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到處亂竄把家裡搞得一團亂,甚至糧倉裡面的糧食都撒了一地。」

  「他也只會罵兩句,然後跟著屁股後面收拾。」

  「畢竟那是自己家孩子。」

  小劉徹抓了抓頭。

  「那阿父,你認為他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啊?」

  劉啟扭頭盯著他。

  「你故意的吧?」

  小劉徹:?

  「他二十三分過大於功,那朕二十一分算什麼?」

  「全是過啊?!」

  ……

  曹魏。

  「他的本質就是個老農民,大明這個天下就是他自家的菜園圃子。」

  曹操摸著鬍鬚,沉思道:

  「以這樣的思維方式治理天下,不說將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條。」

  「也至少算是超過絕大多數時代了。」

  「比起他,那些許多從小就接受了一整套帝王教育人,實在太差了。」

  劉備無視最後一句似乎指桑罵槐的話,感嘆著:

  「備覺得,只朱元璋彌合南北,再造華夏之功。」

  「就已經是功勞深重了。」

  「在他滅元以前,燕雲十六州從石敬瑭開始已經離開中原統治近五百年了。」

  「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離開中原統治也差不多兩百多年了。」

  「是他將以上這些地方重新納入中原。」

  「只此一條,也功不可沒了。」

  「況且……看一個君王不是應該看他民下治理如何嗎?」

  「對吧,魏王。」

  孫權往後撤了撤。

  打起來最好,但別濺我一身血。

  ……

  大唐·武宗時期

  李炎覺得他配千古之稱。

  「從安祿山起兵的那一刻起。」

  「幽州就脫離了唐廷的統治。」

  「從此,這座北方名城便輾轉於歷代軍閥之手,流落於三代胡朝之間。」

  「在一次次的血與火、胡與漢的碰撞交融之中,毀滅、重生。」

  「直至遙遠的南方又誕生一個嶄新的漢家王朝。」

  「一個姓朱的皇帝終於將其光復。」

  「而這,距離那個「漁陽鼙鼓動地來」的故事……」

  「已經過去了六百一十二年了。」

  李德裕同樣揣手而立。

  一君一臣靜靜的看著天幕里吵嚷。

  ……

  大宋·哲宗時期

  不知道為什麼,趙煦每次想到明朝北伐成功就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

  「可惜不能高屋建瓴。」

  「就看那朱允炆能不能破除藩籬了。」

  ……

  大明·崇禎時期

  「哐!」

  「哐!」

  「哐!」

  崇禎衝著案桌三叩首。

  案桌上擺著一座銅爐。

  三柱清香正裊裊升起。

  「請予太祖通往之能吧!」

  崇禎實在受不了。

  他請求連接外掛!

  ……

  大清·乾隆時期

  「說起來,最早提出千古一帝概念的就是李贄啊。」

  乾隆有一下沒一下的扇著扇子。

  和珅眼睛一轉,哈腰笑著道:

  「萬歲爺,這百泉居士可是心學大家,他提出來的應該沒錯吧?」

  乾隆一合扇子,點著和珅笑道:

  「你看看,露怯了吧。」

  和珅一臉疑惑。

  「奴才這露了什麼怯?萬歲爺教一下奴才吧!」

  乾隆將扇子一拍,笑著道:

  「這李贄在《藏書》中評價諸多帝王,皆因在他之前,流行於世的是理學之說。」

  「這理學以極端的道德為歷史評價體系。」

  「在這體系中,只有堯舜禹湯這種飄渺無據的上古賢王能稱聖明。」

  「哪怕是唐太宗也要被史論家指指點點,更遑論其他帝王。」

  「李贄為推翻此體系,提出以益於國家成敗為核心的評價標準,凡對大一統國家有實質貢獻者,往往不吝褒美之辭。」

  「所以,他讚美漢高祖是神聖,是堯以後一人。」

  「漢武帝是真大聖人。」

  「就連武則天都因為發掘了婁師德、姚崇、宋璟等人才,被其稱為聖后。」

  「這回,懂了吧?」

  和珅裝作一副苦思冥想的表情,然後作恍然大悟狀。

  一拍大腿,連連道:

  「所以百泉居士是用一種誇張的史論去對沖另一種極端的史論?」

  「哎呀呀!要不是萬歲爺提醒,奴才就落了下乘了!」

  「真是,聽爺一句話!勝百年書啊!」

  乾隆拿起扇子,嘩啦一下打開,呼啦呼啦的扇著。

  「哈哈哈哈!和珅啊,讀李贄的評價還是得留個心眼啊。」

  ……

  天幕上。

  選項一與選項三的進度咬的很緊。

  最終還是選項一高出一截。

  天幕里大局已定。

  蒼穹上風雲變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