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洪武盛世!
騎著快馬,背後插著小旗的官吏自應天城門馳騁而出。
縱向四方。
轉眼間。
一座座官衙大門左右的磚牆上,一張白底黑字的聖諭貼在上面。
百姓們圍在一起。
衙門口走出講解聖諭的文案。
「……人有田耕,安居樂業。」
「男耕女蠶,無有游手。」
「摧富抑強,各安生理。」
「貧富相攜,共濟互助。」
「輕搖薄斂,阜富與民。」
「趁時稼穡,完交賦稅……」
……
【從立國之初,朱元璋接手的就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天下。】
【他一邊打仗一邊搞建設,不但統一江山,追亡逐北,橫掃北元,更締造了一個足以笑傲青史的民治成就】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的耕地總數達到八百五十萬頃】
【比宋朝的最高數據多三百多萬頃,更是元朝最高數據的四倍。】
【當年的稅糧收入高達三千二百萬石,是元朝最高數據的三倍。】
【全國人口根據後世的估算,接近六千七百萬人,突破了此前中國歷史的人口最高紀錄。】
【國家財政儲備方面,按照《明史·食貨志》的記錄,各個州縣的府庫都糧滿倉,甚至存到「紅腐不可食」富得流油】
【百姓生活又如何呢?】
【有當時民歌可以佐證。】
【「山市晴,山鳥鳴,商旅行,農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囂隳突不聞聲。」】
【開國時的經濟貧困、民生凋敝、內憂外患、戰火不息的大明王朝】
【歷經三十年治理,成為一個國富民強、經濟繁榮、生機勃勃的國家】
【這就是朱元璋締造的。】
【洪武盛世!】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的眼睛biu的一下就亮了!
「不容易啊,總算有點有用的東西出來了!」
能用三十年的時間造就這種不弱文景之治的大治。
「得國之正,名不虛傳!」
劉啟點點頭,隨即腦子抽筋突然道:
「李隆基也是名不虛傳啊。」
未央殿內平起一陣冷風。
竇漪房看著臉色蒼白的劉啟暗自搖頭。
你該啊,純純活該啊。
「抄《孟子》十遍,晡時前交給朕。」
「抄不完……你不想知道後果的。」
劉啟發誓!
一定要三思而後言!
……
大唐·玄宗時期
李隆基有點驚訝了。
但卻不是驚訝民治。
民治嗎,只要想那不是手拿把掐的事。
他驚訝的是……
「我大唐開國雖也經歷戰亂,但倒行逆施的隋朝還是留下了錢糧儲備。」
「這些儲備成了大唐開國治天下的家底。」
捋了捋袍袖,李隆基振袖後背負雙手,朗聲道:
「那北宋,趙匡胤黃袍加身得到的是一個歷經後周兩代帝王苦心經營初顯繁榮的國家。」
「更何況當時五代諸國中,還有如南唐、後蜀等國,自身基礎也不差。」
「這些全都給北宋的繁榮打了底。」
「元朝一統天下,先有忽必烈在北方的苦心建設,後又全盤接過南宋的富庶家當。」
「資底更是雄厚。」
「真要論開國本錢的寡淡,能比大明此時更慘的恐怕也只有兩漢了。」
「無論人口還是土地,兩漢開國的局面都不比大明好上多少。」
「所以無論漢高祖還是漢世祖,開國後的第一件事都是休養生息。」
「就算邊境上匈奴鬧得歡,也都打落門牙忍下這口氣。」
「但就這點說,大明比兩漢還要難。」
「兩漢尚且還能忍一口氣,求個和親,爭個和平環境,而大明,卻連這條都沒得爭。」
「這種情況下居然能造就這等盛世!」
「天人也。」
楊玉環看著長身而立,點評古今的「年輕」李隆基,一時愣了神。
「三郎……」
……
大明。
朱元璋摸著鬍鬚放聲大笑。
「哈哈哈哈哈!原來咱以後這麼厲害!」
「妹子你說這可如何是好?」
「這標兒不得一直活在咱的陰影之下?」
「哈哈哈哈!」
「有個這麼厲害的爹!」
「咱還真是對不起標兒啊!」
老朱高興壞了,這民生不輕鬆到手了?!
看來徙民之策是對的?
未來的我!好好展示一下咱是如何做的!
咱好抄一抄!
咱這都洪武六年了。
時間緊迫啊!
馬皇后看著給臉就要的老朱一陣無言。
太猖狂了……
小心樂極傷悲啊。
……
大明·永樂時期
也許是年歲大了,也許是他要漏底了。
朱棣最近特別憂愁。
其表現就是,很愛追憶過往。
「爹他老人家不容易啊。」
「元朝統治九十七年,基本都是諸如亂發紙幣等政策。」
「搜刮多、建設少,還連年鬧災。」
「只二十五年間,大規模蝗災就有十九次,大饑荒十五次,水旱災五十九次。」
「高郵之戰、洪都之戰、平江之戰……」
「十七年的戰爭,戰鬥密集程度之高,過程之慘烈,波及範圍之廣,更是前所未有。」
「繁華的城池,在戰火中灰飛煙滅。」
「北伐打到遼東,南方福建等地更是內亂頻頻。」
「大江南北,幾乎都給打爛了。」
「難啊。」
……
大清·康熙時期
「一個經濟疲敝的江山,一個時刻備戰的江山。」
康熙懂得治理天下的難處。
更懂得要在支撐長期戰爭的同時完成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穩定。
僅此一項,便是艱辛異常。
而要開創盛世,奠定偉業,更是難上加難。
「洪武,英武偉烈之主,非尋常帝王可比。」
胤礽眸光一閃。
「自然,漢高祖、明太祖、汗阿瑪,皆非常人也。」
康熙嘴角微微翹起。
用扇子點了點他,不作聲。
……
{都是三十年造就社會繁榮昌盛啊…}
{……悠著點啊,不過我還真不知道這事,這麼看老朱是真天降猛男啊!}
{一個碗打天下就夠離譜了,他還治天下治的這麼好?}
{不對啊,那一年四百多起叛亂哪來的?還有「為什麼不報官呢」}
{這個啊,你往後看就明白了。}
{經濟發展本身就有自身的規律性,只要社會穩定,輕徭薄賦,不瞎折騰}
{小農經濟內生的穩定性自能從被戰亂導致的經濟凋敝中穩步回歸到正常水平並有所發展。}
{一分一合、一亂一治,形成了上下波動的周期}
{只不過這個周期的均線值不是水平的,而是向右上方傾斜的。}
{這話說的……主觀能動性是一點不提啊。}
……
大宋·哲宗時期
趙煦皺著眉頭點著石桌。
變法,算不算瞎折騰?
「任重而道遠啊。」
趙佶等人是果,大宋體制才是因。
沒了趙佶,體制也會造出第二個趙佶。
趙煦捏住眉角。
他現在能了解父親的不易了。
「也不知這洪武帝是如何做的。」
他怎麼維護吏治?
元朝九十多年,那些官員可以說就是宋朝官員披層皮。
甚至可能不如宋朝官員呢。
這種吏治,他怎麼做出盛世的?
趙煦發現了盲點。
也許只要學會了如何清理吏治,變法就能徹底了!
大宋也就徹底有救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