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

  第322章 禍基於桂林

  天幕上。

  八百名身穿平甲的將士沉默無聲。

  六合靴穿梭在半人高的草叢中發出沙沙的踐踏聲。

  越過山丘,眾人駐步眺望。

  為首的將軍摘下頭盔看著遠方城池。

  「兄弟們,我們就要到家了!」

  畫面定格在此。

  黑色的草書四字浮現其身旁。

  『龐勛之變』

  ……

  【公元868年七月,徐州軍糧料判官龐勛率軍反唐。】

  ……

  大唐·武宗時期

  李炎坐在石墩上一動不動,身旁的李德裕同樣低頭不語。

  「從大中末年開始,連年叛亂不止……十年了。」

  「丞相啊……朕也是無可奈何啊。」

  李德裕依然不說話。

  但李炎明白了李德裕的意思。

  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同意。

  「來人,詔光王進宮。朕要宴請皇叔!」

  ……

  大唐·宣宗時期

  李忱皺眉扶額。

  不提為什麼會是他很討厭的長子李漼繼位。

  單單是這後續的這一連串變亂就足夠頭疼了!

  南詔到是可以先安撫一下拖一拖時間,這龐勛也可以看看後續掐滅苗頭……徐州軍雖然不好搞但也不是不能搞。

  現在最棘手的反而是那裘甫叛亂!

  什麼鹽販鹽幫,都是那些江淮土豪暗中扶持的黨羽!

  有些販私鹽的盜匪甚至就是地主豪強本人!

  他們截留稅賦,坐收盈利,難道官府還不能掃除他們了?!

  但事實是江淮一地的藩鎮與其蛇鼠一窩。

  動,叛亂必起。

  不動,坐看吸血。

  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江淮不能有失!」

  ……

  【公元862年,因南詔攻克安南,唐懿宗命徐泗節度使招募士卒八百駐守桂林,三年一換,提防南詔。】

  【公元865年,桂林的八百徐州士卒駐守到期,請求回徐泗,但被徐泗都團練觀察處置使拒絕。】

  【公元868年,桂林士卒已駐守六年,再次請求回徐泗。】

  【都押牙尹戡對徐泗觀察使崔彥曾說:「府庫空虛,士卒返回所需路費太多,希望駐守桂林的士卒再多駐守一年。」崔彥曾採納。】

  【駐守桂林士卒思歸心切,聽說要多駐守一年頓時大怒,於是殺害都將王仲甫,推舉糧料判官龐勛為首領,擅自啟程北歸。】

  ……

  {有一說一,這明顯是朝廷不占理!}

  {那是你不知道徐州兵有多狠。}

  {當年王智雲在徐、泗、濠、宿四州當土皇帝,收斂錢財的同時組建親軍。}

  {招了兩千名勇士,編為銀刀、雕旗、門槍、挾馬等七軍。}

  {銀刀軍……就那個一言不合乾死上司的銀刀軍?}

  {那都不是一言不合了,那是心情不好就換個頂頭上司玩玩啊!}

  {徐州這地方的兵歷來彪悍,節度使給士兵表演歌舞(狗頭)}

  {魏博牙兵:你說的都是我的台詞啊!}

  {不過銀刀軍最後讓王式以犒賞軍隊的名義聚集起來給團滅了。}

  {所以啊,李漼也怕這些搞事情的人啊,徵調他們的詔令中有一句很有內涵的話:令召滿五百人,即差軍將押送赴役。}

  ……

  大唐。

  一幫子見過大世面的文臣武將算是再次見了一回世面。

  古往今來,豈有軍人到邊境服役朝廷派將領「押送」他們的?

  觀其言察其行可知其心。

  在皇帝眼裡,這些徐州將士就是禍害。

  所謂的每逢三年,朝廷就會安排其他軍隊前去輪換,更是一句託詞。

  眾所周知,西南瘴氣嚴重,水土食物毒蛇猛獸,哪個都可以要了北方將士的性命。

  三年又三年,這擺明了是衝著弄死他們去的!

  可悲啊!

  大唐視將士如仇寇,那將士又會視大唐如何物呢?

  就算平定了這次叛亂又怎麼平定朝廷那顆警惕防備的心呢?

  李世民與群臣愕然發現,大唐居然進入了一個無法掙脫的漩渦里。

  而這個漩渦正在撕扯著大唐。

  ……

  【桂林軍一路殺回了老家,所過之處大肆劫掠,州縣莫之能御,並於這一年十月攻陷彭城(徐州州府所在地)】

  【隨後的日子,從四面八方前來投奔龐勛的人絡繹不絕,起義軍實力迅速壯大。】

  【唐懿宗調集兵馬大舉討伐,但卻損兵折將,副主帥戴可師在都梁遭叛軍伏擊,戴可師戰死,所部三萬人幾乎全軍覆沒,所有武器、糧草、輜重、車馬全部落入叛軍之手。】

  【公元869年九月,龐勛率起義軍二萬西出,襲破宋州南城,又渡汴水,南攻亳州。】

  【唐將康承訓引步騎八萬,使沙陀部落朱邪赤心率數千騎為前鋒,追擊龐勛於亳州,起義軍大敗,全軍覆滅,生脫者才千人,龐勛也在此役中戰死。】

  ……

  大明。

  「龐勛兵變之前,唐朝藩鎮的災禍只限北方,吐蕃的災禍只限西方,宦官朋黨的災難只限於朝堂。」

  朱元璋看著逐漸平復的大唐疆域圖,語氣淡薄:

  「如果從徐州向丁陵畫一條線,就可發現面積占大唐疆域一半的江淮地區在宣宗之前始終保持安定。」

  「關中之地在隋文帝時就已經不能自給自足了,更別提又遭到吐蕃破壞。」

  「晚唐之時能仰賴的只有江淮糧運。」

  「江淮的安定就是朝廷安定的保障。」

  「而大中末年,江淮之地就一個接一個爆發兵變,這龐勛與裘甫就是大唐的陳勝吳廣。」

  「其實……唐懿宗也挺時運不濟的。」

  馬皇后怪異的看了一眼老朱。

  朱元璋感受到馬皇后的目光,出言解釋道:

  「不看他崇佛與溺愛公主這種私德上。」

  「他在兵事調動上是無可指摘的。」

  「不能說是明君,但也稱不上是亡國之君。」

  「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只能說是個享樂庸主。」

  「對比一下,似唐朝版的漢桓帝。」

  馬皇后眼角抽動。

  「若這種享樂主若是你的後代……」

  「咱活活打死他!」

  ……

  【公元870年正月初八,宰相路岩和翰林學士韋保衡兩人在唐懿宗面前彈劾康承訓,說他在討伐龐勛時動作遲緩,勝利之後,又沒有把龐勛的餘黨全部剿滅,而且貪圖戰利品,未能及時上奏戰報。】

  【唐懿宗當即下詔將康承訓貶為蜀王傅,不久再貶為恩州司馬。】

  ……

  {說實話,伱要是把前面的唐字蒙上,我還以為他姓趙呢!}

  {這卸磨殺驢的速度比趙家快多了。}

  {康承訓應該是存在問題,不然也不會被人抓住把柄,但只是平定叛亂僅僅幾個月就被如此貶斥……這是一個王朝對待功臣應有的態度嗎?難怪後面將領個個作壁上觀,唐朝亡的不冤啊。}

  {除寇務盡沒好報,養寇自重是王道。}

  ……

  大宋。

  「大兄……」

  趙匡義有點慌了。

  而趙匡胤更慌!

  什麼意思啊?

  天幕你說話呀!

  什麼叫卸磨殺驢的速度比趙家快多了?

  你這個趙家是不是我這個趙啊?!

  你這話里話外的意思怎麼這麼讓人心裡不安呢!

  「大兄……天上說的是趙家……不是具體某個人啊!」

  趙匡義扯了扯趙匡胤的衣袖,指著天幕聲線顫抖。

  若是某個具體的人還情有可原,畢竟哪個朝代沒有個昏君。

  但趙家……這豈不是說個個都如那唐懿宗一般?!

  ……

  【公元873年三月,崇佛的唐懿宗派人去法門寺迎請佛指舍利。】

  【奉迎佛骨要舉行盛大的儀式,耗費十分巨大。】

  【大臣們以憲宗請佛骨後不久就崩逝為例,紛紛勸諫。】

  【唐懿宗言:「朕只要在世時能見到佛骨,就是死也無憾!」】

  【七月十六,唐懿宗突發重病,很快就進入了彌留狀態。】

  【和他的父親唐宣宗李忱一樣,唐懿宗之前也沒有立太子。】

  【神策軍左、右中尉劉行深和韓文約,選中了李漼的第五子、時年十二歲的普王李儼。】

  【公元873年七月十八日,劉行深、韓文約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宣布立李儼為皇太子,並改名為李儇(xuān)。】

  【十九日,唐懿宗駕崩,諡號睿文昭聖恭惠孝皇帝,廟號懿宗。】

  大的要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