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什麼?那花容時裝店是關家人開的,貨還是跟那老太婆拿的?他們家還開起了服裝廠?」

  宋瑩大驚失色。

  回村拿地建廠的事,她跟徐立新提過一嘴。

  徐立新有點動心,卻苦於如今手頭資金不足,便打算等過陣子,把信用社那筆貸款還上,再重新貸一筆款子建廠。

  最近,徐立新已經在想辦法接近南城製衣廠那幾個老裁縫了,只是暫無明顯進展。

  算著也就是這兩個月的事,可,怎麼就被潘玉蘭她們搶先了呢?

  宋瑩才不管廠長是蕭奶奶而非潘玉蘭,她直覺就是潘玉蘭記恨她,才故意攛掇蕭啟那邊的親戚跟著她「胡鬧」。

  畢竟,前世的蕭奶奶並沒開什麼服裝廠,關益民也沒開過時裝店。

  她哪知道,因為今生蕭啟娶了潘玉蘭,素鹵店算是潘玉蘭的「兼職副業」,都搞得風生水起,本就看不慣關益民吊兒郎當的蕭靜棠就發了話,讓他乾脆也開個店。

  至少把作息調正常,別耽誤她抱大胖孫子。

  恰好蕭奶奶要辦服裝廠,他就配套開了個小店賣衣服。

  「我就說這事不能拖吧?貸款明年之前還都可以,一時貸不到那麼多錢,先開個小廠子也行啊!報紙上說啥來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下好了,被人算計上了。他們這是記恨咱們,故意要斷咱的財路啊!」

  宋瑩看向徐立新的眼神就多了一絲埋怨。

  徐立新有些悻悻:「我明天就回村找村支書說這事,先辦個小廠子也行。」

  他生意頭腦算不上特別好,但,跟著鄭輝在外跑了幾個月,學了不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方才倒也順藤摸瓜將花容時裝店和背後的花容服裝廠打聽了個七七八八。

  聽說,花容時裝廠只招了十個左右的女工,這么小的規模,供應個時裝店倒是綽綽有餘。

  關鍵是他們自產自銷,省了不少中間成本,尤其是異地運輸這一環節,可太輕鬆了。

  徐立新很自信。

  既然別人可以,他肯定也行!

  他拿定主意,很快跟村里商量好。

  先不拿地蓋房,而是租用村里以前的禮堂,在西灣村一帶招女工,又風風火火去採購縫紉機等製衣工具。

  十月底,徐家的服裝廠也順利辦了起來。

  唯獨有件麻煩事。

  他最看好的一位老裁縫姓雲,不肯離開南城製衣廠,好說歹說都不肯,還說廠子對他家有恩情,他不能忘恩負義,云云。

  徐立新好面子,還有點疑神疑鬼,就懷疑人家這話有點影射他,乾脆不再去了,只挖了另外一個名氣不如雲師傅的裁縫,姓鍾。

  鍾師傅設計出來的服裝,徐立新和宋瑩看過,覺得還行,就是欠缺點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宋瑩拍板:「乾脆就按花容廠的稍微改改,不就行了?」

  藍底小碎花改成黃紅綠底小碎花,領子也改改,圓領翻領,再整點蕾絲花邊蝴蝶結啥的,多創新啊。

  鍾師傅不大樂意抄別人的設計,但,他也沒跟錢過不去。

  徐家廠子的第一批自制服裝推出上市時,關益民正好在辦婚禮,潘玉蘭等親朋好友都為這事在忙,壓根沒留意到這事。

  等婚禮過了,閒下來才發現,佳人服裝店裡多了許多花花綠綠、看上去十分眼熟的新款裙子。

  「這不是照抄的奶奶那設計圖嗎?咱們才開賣小半月,這麼快就流傳出去,又生產回銷南城了?」

  潘玉蘭很有幾分納悶。

  還是跟時裝這種東西八竿子打不著的玉剛兄弟為她解了惑。

  「你們聽說沒?西灣村的徐家,就是宋瑩嫁過去的那個徐家,他家在村里禮堂辦廠子了,也生產的服裝。你說,他們是不是看蕭奶奶辦廠子掙了錢,也有樣學樣啊?」

  最近,玉剛兄弟時常進城給潘家滷菜店送豬,又每天輪流去鎮上賣豬肉,見到形形色色的人,聽到的消息自然也更豐富多彩了。

  潘玉蘭這才明白,多半是花容時裝店的開張引起了宋瑩二人的警惕。

  不過,這種事攔是攔不住的,正當競爭無所謂,別整那些紙人模特啥的晦氣謠言就成。

  蕭奶奶對此很淡定。

  「隨他們去。就他們那三板斧,抄也抄得有形無神,沒啥好怕的。就是哪天他們真不要臉皮,一模一樣地抄,這布料也未必能有比我性價比更高的路子。」

  也就是說,徐家廠子如果沒自己的創新,只跟著她抄,生產成本也不可能比她低,優勢依然在她。

  除非,徐家廠子在人力成本這塊剋扣。

  蕭靜棠還有點擔心。

  「你們不知道,宋來福那老傢伙之前管生產部,就愛在這上頭下功夫。廠里領導說要提高利潤空間,控制生產成本,他就變著法子挑刺,說誰誰手腳不乾淨、誰誰偷懶,扣工人工資。沒準,宋瑩也會有樣學樣?」

  潘玉蘭看一眼依舊淡定的蕭奶奶,微微一笑。

  「這倒不用擔心。他們要真這麼搞,沒多久工人就都跑了。奶奶這邊只要穩紮穩打,很快就能擴大規模,回頭沒準還能接手徐家的熟手工呢。再就是,我感覺之後這種小廠子還會越來越多。」

  「這倒是。畢竟上頭鼓勵嘛,這樣一來對老百姓也有好處。」

  回家路上,迎著深秋的涼風,潘玉蘭忽然冒出個異想天開的主意。

  「我們家滷味賣得那麼好,要是能像服裝這樣,賣到其他地方去還不會壞就好了。」

  近來,有了穩定的生豬供應,潘家素鹵店正式更名為滷菜店,連招牌都換了。

  顧客們很捧場,天天滷肉都沒機會賣剩下,只偶爾素菜類會剩一些。

  店裡日營收從幾十一下子跳到一二百,單是十月份這個月,淨利潤就高達上千,都快夠一年租金了。

  要不是信得過的人手不夠,生豬供應也一時間上不來,潘玉蘭都想開分店了。

  感慨完,她又自己搖頭。

  「我也就隨口說說,真要賣到外省市去,這每天得消耗多少頭豬,又要弄多少人、多少口鍋才夠啊?」

  不料,蕭啟卻說。

  「不考慮原材料供應問題的話,你說的那種情況也不是實現不了。」

  「真的?」

  「十幾二十年前,國外就發明了一種食品塑封機器,可以用來包裝熟食,加入防腐劑之類的延長保質期。我最近在內部刊物上看到,現在這種機器還升級了,可以將塑料包裝抽成真空,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保質期也能延長一些……」

  潘玉蘭聽得眼睛都亮了。

  她沒接觸過這方面的資訊,之前去首都逛百貨公司時,還對那邊塑膠袋特別多感到稀奇呢,今天得知有這麼好用的機器,當即生出一股想要擁有的衝動。

  沒那麼多豬肉可以鹵,可,豆製品管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