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提那徐晃坐鎮長安與張繡馬超商議著何事護送皇上及一眾文臣返回洛陽之事,只言那袁紹所部,在返回渤海郡南皮城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卻是已經再度起了謀逆之心,竟想將冀州再從公孫瓚的手上搶奪回來。
聽得袁紹此般想法,大將顏良則是說道:「主公,如今我軍雖屯駐南皮,恢復了元氣,可若是想重奪冀州,只怕還有些困難。」
「不錯,顏良將軍所言甚是,為今之計,我們只好暫且忍耐,避免與公孫瓚交鋒,保存實力的同時再增長勢力才是最好之計。」
顏良話音剛落,韓猛便在一旁策應說道。
這韓猛與顏良之前雖同為『四庭柱』之一,不過其二人交往卻並不密集,如今經歷涿郡一戰,文丑陣亡,高覽降敵,四庭柱如今只剩得他二人,便只好引為好友,時常在一起討教武藝,是以關係也是密切了許多。
袁紹剛想重振雄風,便被帳下僅有的兩員大將一同駁回想法,其內心之沮喪失落可想而知。
就在此時,其之部將周昂則是說道:「袁公若是想要一展雄圖,也未必非要與那公孫瓚對敵。」
袁紹聽得周昂此言,登時來了興致,忙問道:「周昂將軍可有什麼好建議,不妨說來看看。」
周昂聞言,與袁紹拱了拱手,而後說道:「如今公孫瓚雖得冀州,不過其人生地不熟,要想全屯冀州還需一些時日。袁公正可趁此時機,轉攻青州。雖然青州也在袁公治下,不過正如公孫瓚之冀州有我們渤海一郡不在統治一般,青州之地也有北海東萊二郡未曾降服。」
「袁公如今正可提兵去攻那北海孔融,一來拓展治下地盤,增長實力。二來則便是與世人相告,我等還未曾被那公孫瓚打敗,正在積攢實力準備復盤!」
其實袁紹先前打算重奪冀州,打的就是這個算盤,如今聽得周昂之言,當即笑道:「好,周昂將軍所言正合我意,如此爾等便傳令下去,著軍政準備糧草,大軍於三日之後開拔,攻取北海。」
聽得袁紹如此輕易就准了周昂所言,顏良韓猛兩人皆有所異議,於是則問道:「那北海孔融一向與公孫瓚交好,如今我們不去進攻倒也罷了,若是我等剛一去攻,那孔融轉而投向公孫瓚,卻不是平白為敵人增添了勢力?」
聽得顏良韓猛之言,周昂之兄周昕則是說道:「二位將軍放心,那青州北海地處東疆,與冀州雖是近鄰,可卻相隔了我渤海一郡。那公孫瓚即便真要去救孔融,也需繞過我南皮城才可,有二位將軍鎮守此間,又怎會放得那燕軍經過去救孔融。」
「不錯。」這時只聽袁紹在上首笑道:「周昕將軍所言甚是,我等前去攻取北海,後方本陣還需顏良韓猛二位將軍費心守護了。」
聽得袁紹此言,顏良韓猛二人皆是一驚,忙問道:「袁公若以我二人鎮守南皮,敢問又要帶領何人前去攻那孔融?」
顏良韓猛二人話音剛落,便是見得原本站在角落的周喁忽然行出,並朗聲說道:「二位將軍放心屯駐南皮便是,此番有我兄弟三人甘願效力,必將凱旋而歸。」
果然,聽得周喁所言,袁紹當即便是拍板說道:「不錯,顏良韓猛,這南皮城乃我軍之根本,萬不可有失,你二人可謂是任務艱巨。反觀那北海孔融,自身不過一文人矣,帳下又無強將,只消周氏三兄弟去征便可定矣。」
到得這時,顏良與韓猛二人方才知曉,由於在涿郡戰事失利,他二人的那四庭柱之名號早已成了虛名,並無實用。甚至就連他兩個,也在慢慢淡出袁紹的政治中心,取而代之的,則是在南方戰事頗有建樹的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
感受到袁紹的本心,顏良韓猛兩人傷感不已,便也不再央求出征之事,隨後那周家三兄弟挑選隨軍將領,也只任命了城中少壯派代表馬岩張凱二人,卻是連淳于瓊眭元進韓莒子也未曾帶上。
對於這次征戰,袁紹本人也很是看重,甚至也同先前涿郡之時一般,又搞了個御駕親征。
幾日之後,袁紹率領大軍浩浩蕩蕩朝那青州北海進發過去,只留下顏良韓猛及淳于瓊等一眾涿郡敗軍留守南皮。
見得周家兄弟得勢,顏良韓猛氣憤不已,等到袁紹帶兵離去後,則來至城中酒館喝起悶酒來。
二人正喝之間,卻見那淳于瓊及眭元進等將也紛紛進來,眾人皆在涿郡之戰存留得性命,又皆非少壯派,是被少壯派打壓之人,此時相見,分外投緣,是以眾將聚至一處又狂飲一番。
且說那鄴城之中,公孫瓚正看著自長安傳來的飛鴿簡訊,聽得徐晃已經攻入長安,斬殺董卓,正是欣喜,隨後又見得賈詡與戲志才二人聯合上書之軍事計劃,當即便點頭准許,另取一張白紙,寫上回批後,便命人去找來信鴿,放入竹筒,命之飛回長安傳報。
這時忽聽探子來報,說那渤海袁紹有大動作,竟徵召兵馬,又御駕親征,行出城去。
公孫瓚聞言,只呵呵笑道:「那袁紹倒還真喜歡這個御駕親征的名頭,如今只剩一郡之地,卻也號稱御駕親征,實在可笑。」
這時軍師荀攸則在一旁提醒道:「主公不可大意,那袁紹雖身在渤海,可其治下卻是還有青州兗州與豫州三州之地,勢力雖不及我等,可卻依舊不可輕視。」
聽得荀攸提醒,公孫瓚則是笑道:「這是自然,對了,方才聽說那袁紹又率軍親征,行出城來,他可是要來冀州與我再爭一番?」
探子聞言,則再度拜道:「回殿下,那袁紹並未及至我軍地界,其只率領兵眾,朝東去了。」
「朝東去了。」聽得探子所言,公孫瓚低頭沉思了一聲,隨即與荀攸對視一眼,而後說道:「難不成那袁紹是東行去打北海孔融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