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青岩來東山時,的確沒有想過要參透,乃至是勘破聖象。
但是來都來了,肯定要瞻仰一下吧?
例如夏後登天留下的腳印,商帝悟道殘留的夢境等等,畢竟東山上有種種古老的傳說,殘留著種種令人無法言喻的神跡。
他自然不過錯過。
倘若有緣參透,自然是好事。
若是無緣,亦不強求。
他只是遵循「來都來了」的慣例而已。
只是東君為何如此說?
這時他頓時明白過來,為何東君在大殿問他,若是不急可到境內走走。
原來東君以為他急著去參悟聖象。
但這是誰說的?
我沒有說過。
他不由一笑,搖搖頭道:「聖象豈是如此容易勘破?諸聖追根溯源殘留下來的聖象,莫要說是勘破了,即使是想看到,亦是一件難事啊。」
「這東山上,每日上上下下多少文人?」
封青岩指了指東山上的文人,感嘆道:「但是,又有多少文人看到聖象?萬里挑不出一啊。」
「勘破聖象於他人來說,的確難如登天。」
東君點點頭。
不是他看不起天下人,而是天下人真的難以勘破,道:「但是封聖卻不同,封聖乃是諸聖之後,人間第一君子,第一虛聖……」
「東君過譽了。」
封青岩搖搖頭,並不覺得自已能夠勘破聖象。
這時東君沒有再言聖象之事,而是駕著雲朵飄蕩,為封青岩介紹東山之景,以及流傳下來的各種傳說。
東山之景,如東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等等,皆是天下聞名。
當游完一遍東山,三人便回到神境內。
東君歉意幾句,便帶著九歌離開,由妃白親自來招待封青岩。
而妃白則帶著封青岩來到神府外,一連片的宮宇神殿前,道:「封聖只需安心在此處住下即可,一切事務皆可吩咐妃白來操辦……」
封青岩點點頭,便走進一座宮宇。
「聽東君所言,東山有秘境,宗伯可知,何是秘境?」
在宮宇中的一處亭子坐下,便立即有神女奉上酒茶、玉液、神果、點心等,待神女離去封青岩便問。
雖然東君說秘而不宣為秘境。
但是,還是一臉茫然,對東山秘境沒有絲毫的了解。
似乎東君之言,這秘境不簡單,或許有諸聖追根溯源殘留下來的聖象……
妃白聞言,眉頭便微微蹙起來,沉吟片刻便言:「東山雖有秘境,便是秘境十分玄奧,對於一些人來說,它的確存在。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它並不存在。」
「?」
封青岩有些疑惑。
「妃白雖然有幸為東山神府宗伯,亦有幸感知到秘境的存在,卻從來沒有進入過秘境。」
「為何。」
「妃白雖想進秘境,卻進秘境無門,因而不可進。」妃白搖搖頭道,「這秘境如何說呢?或許它真的存在,或許它亦不存在,難以說得清。倘若封聖感應到它的存在,或許它便在眼前,或許在東山上,或許在東山內外的某一處……」
「如此說來,這秘境倒是有幾分神異啊。」
封青岩道。
這時,他對所謂遙秘境,亦有幾分好奇了。
「東山秘境的確神異,世人難以窺視。」妃白點點頭,又道:「進入秘境之門,或許便在腳下,或許在山上,或許在雲中,或許在東山天地的任何一處……」
「誰都說不清,因各人而異。」
「傳言,夏後登天留下的腳印,商帝悟道殘留的夢境等等,一切皆在東山秘境之內。」妃白想了想便補充道,「當然,亦有可能是在秘境之外……」
「謝宗伯解惑。」
封青岩道。
「封聖客氣了。」妃白站起來,道:「封聖可是有何事要吩咐?君上已交代妃白,讓妃白聽從封聖吩咐。」
「謝過東君,謝過宗伯,青岩暫時無需。」
封青岩道。
「那妃白告辭了,若封聖有需要,只需要呼一聲妃白之名即可。」妃白在走前道,並送上一枚令牌,「對了,此乃寶鑑令,可隨時出入神境……」
「此令青岩已經有。」
封青岩道。
妃白便沒有多言就走出宮宇。
而封青岩則掏出,東君早時所送的寶鑑令,背面刻有:「天地無私,神明鑑察。不為享祭而降福,不為失禮而降禍。凡人有勢不可使盡,有福不可享盡,貧窮不可欺盡。」
「此三者,乃天運循環,周而復始。」
「故一日行善,福雖未至,禍自遠矣。一日行惡,禍雖未至,福自遠矣。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損人利己,切宜戒之。」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人莫做。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算什麼命,問什麼卜,欺人是禍,饒人是福,天網恢恢,報應自速,諦聽吾言,神人監服。」
咦?
當他掏出寶鑑令時,似乎天地間傳來一個煌煌神音。
正是東君所言。
據老師所言,這可通過寶鑑令,有機會參悟東山上種種神跡,難道寶鑑令與秘境有關?
倘若有關,為何妃白卻言,進秘境無門?
他搖了搖頭便走出宮宇,通過寶鑑令來到東山,正好站在東山之巔,即「東山安,四海皆安」巨石前。
「見過封聖。」
「見過封聖。」
巨石前有不少文人學子,見到封聖突兀現身,亦不覺得驚訝。
「諸位有禮了。」
封青岩回禮,便仔細打量巨石,特別是「東山安,四海皆安」七個大字。
這七個字的確是大氣磅礴,似乎有滾滾歷史浪潮,從七個大字中洶湧而出,猶如見到無窮無盡的金戈鐵馬。
人站在它面前,猶如面對星海般,使內心生出渺小之感。
片刻後,封青岩從七個大字中回神,便仰望一下天空,突然有感而發:「天高不可及,於東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帝座也。」
眾文人聞言,心中皆有些震驚。
不由相視起來。
難道遠古有如此多帝王,在東山上封禪祭祀,便是為了冀近帝座?
要不然封聖為何發出此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