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宴結束後,官職也逐一下派到了進士們的頭上。
卞陽春被派去了益州,任職通判輔佐知府代理處理政務,顧英則自請回益州,得了個司法參軍的官職,不日便會隨同卞陽春一起回益州。
荊澤等人也在朝堂和京城之中謀了官職,本以為接下來便是登基大典,哪兒成想太子卻宣稱要為先帝守孝三月,待孝期過後再舉行正式的登基大典。
民間皆傳,太子大孝。
唯有幾人知曉真相。
太子這是想等那位歸京,親眼見證他登基呢。
只是,攝政王殿下的死訊已經昭告天下,那位又會以何身份歸京呢?
荊澤等人不知道,因為接下來太子便宣告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他從得道高人那裡占卜出,平城即將發生大規模的地龍翻身,如若不採取措施,必將導致近三十萬百姓遇難受傷。
他要求戶部撥出六十萬兩賑災銀,用以百姓臨時遷居,並立即下發遷移詔令通知德州、沂州、徐州、青州等多地知府,要求其向百姓普及抗震方法以及遷移過程中的抗暑方法,並給出了重要的幾個地區的縣衙,最後要求所有百姓於中伏天之前必須離開家鄉,一波北上,一波西遷,一波南移。
朝中大臣紛紛攘攘,顯然認為這過於危言聳聽,畢竟遷移三十萬百姓不是什麼易事,最關鍵的是萬一沒有發生地龍翻身,豈不是白白損失六十萬兩白銀,甚至還會影響到太子與朝廷的聲譽?
太子本就為了守孝沒有舉辦登基大典,玉璽更是在權臣沈淵手中,若是因為此事百姓再哀聲哉道,朝廷顏面何置,太子又當如何自處?
「若真如太子所言,如此大事,那監天司為何沒有敲響天鍾?」有大臣不禁質疑道,這可和過年那會兒的北方大雪災有得一拼了,監天司怎麼會預測不到呢?
「監天司不是萬能的。」謝瑾瑜瞥了一眼那大臣,凌厲的眼神頓時讓那大臣後退一步,「孤是通知你們,不是詢問你們。」
一旁的沈淵,隱隱覺得這話術有點耳熟。
大臣們勸不動,便不禁看向沈淵,「沈大人!您就任由太子如此亂來嗎?!」
這太子也真是的,自從先帝駕崩後,便是跟換了個人似的,行事作風簡直就是胡來,絲毫不考慮他們這些大臣們的心情。
大臣們一時有些想念謝承澤。
雖然二皇子他愛抄家,也愛把朝堂攪成一鍋亂粥,但起碼二皇子他指名道姓啊,做的也是地地道道的正事,不像如今的太子,根本搞不懂他到底想做什麼,光是瞧他的臉色,便覺得令人發怵。
他們現在,只能寄希望於沈淵,雖然覺得沈淵一直扣著玉璽不肯給太子,但如今也只有沈淵能壓制住亂來的太子了。
怎料,他們唯一的希望卻落空了。
只見沈淵雙手抄袖,神情自然道,「太子此言甚對,監天司並非萬能,雖得道高人的話不能盡信,但監天司新上任的保章正對地龍預測頗有研究,進行一番查閱與對比後,認為當地確實可能發生地龍翻身。」
當然,這些話,都是沈淵瞎謅的。
反正這些大臣也不懂,而監天司在這方面又有絕對的話語權,不管監天司日後能不能預測到地震,總之先糊弄過這一次再說。
大臣們還是不贊成,要求監天司出面文書,他們才願意相信平城真的會發生地龍翻身。
眼瞅著謝瑾瑜面色逐漸陰沉,隱隱有發火直接喊砍頭的暴君跡象,沈淵揉了揉眉心,愈發懷念遠在冀州休養的謝承澤。
如果是謝承澤,他會怎麼解決呢?
沈淵不禁想起青年那明亮的眼眸,閃爍著狡黠的光,像只披了狸貓皮的小狐狸一般,總能想出壞主意。
若是他在……
恐怕會慷慨激昂地高喊著:「本王勸你們不要對國庫的銀子擁有占有欲!不然本王就要對你們的家底產生占有欲了!」。
而後大聲嚷嚷,「信不信本王這就翻出你們府里的舊帳,把你們全都貶官到平城,看看這地龍翻身到底會不會發生!」
嗯,來主意了。
澤至心靈的沈淵,淡淡的望著這些大臣,開口問道,「那麼,諸位同僚,都有誰不贊同太子的決定?」
大臣們面面相覷,隨即幾個頭鐵的大臣站出來,「臣等望太子三思!」
「還有嗎?」沈淵掃了一眼互相對視的大臣們,跟遼州舉辦的拍賣會上的拍賣師一樣,再次問道,「還有誰不贊同太子的決定?」
又有幾個大臣站出來,「望太子三思。」
沈淵微微頷首,旋即轉身,對著謝瑾瑜道,「太子殿下,如今建安新帝將立,不若趁機徹查一下這些大臣的家底,如同過去清算二皇子殿下,將大臣們清查整治一番,了結過往的齷濁枉法之事。當然,臣深知諸臣亦有操勞王事、盡忠朝廷之處,是以不必如抄家問斬那般決絕,便將其貶至平城,為期半載,待半年期滿後再接詔返京,以全新之態佐弼新帝,共興我朝之大業。」
聞言,大臣們頓時臉色都綠了。
不是?
這特麼是人能幹出的事兒嗎?
本以為送走了二皇子,已經不會有人再搞這種令人頭暈崩血的損招,可沈淵大人,你過去一向光明磊落、雷厲風行,如今怎麼也用起這等陰暗損招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二皇子沒死,背地裡偷偷給你支招呢!
沈淵這法子真的過於陰損了,若是他與太子強制行事,或是強制貶官,自然會引起群臣激憤。
那些新晉的官員見此情形會心生嫌隙,暗自思忖朝廷如此行事,往後自己又將有何下場,以致對上位者漸生疏離之感。
而朝堂之中的耆老舊臣,更是會寒心徹骨,仿若一腔赤誠盡付東流,多年來的鞠躬盡瘁卻換來這等無端處置,怎不心灰意冷?
朝堂各方勢力紛爭本就不斷,若是大臣的諫言再不被視聽,那這王朝自然也會走向衰落,讓大臣們對太子愈發沒有信心,繼而導致某些人生出異心,再生盛世淮之事。
可見帝王一意孤行的危害有多嚴重。
但現在,沈淵卻另闢蹊徑,用「暫時貶官」來將老臣們過去貪污枉法之事一筆勾銷,而非直接抄家斬頭和流放下放,給足了這些老臣們顏面,讓人無法置喙什麼。
既然無法置喙,就表明此法可行,可行就表明他們會被貶官到平城……
若這平城真的會在中伏天發生地龍翻身,他們豈不是就要死無葬身之地?那這跟直接砍腦袋有什麼區別?
那些新晉升上來的官員,還有那些虎視眈眈的地方官,可都等著他們早些掉腦袋,為他們騰出空位兒呢!
眾大臣紛紛苦哈著臉,抬臂作揖妥協了,「太子聖明,臣等贊同百姓遷移之策!」